logo标志
 
会员名: 密 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平民易经》
平民翻译的易经
平民看得懂的易经
平民用得上的易经
交流信箱:pmyj646688@126.com

平民佛经

大涅盘经精要法句摘录及简明释注(书稿)

2025/8/21 16:55:28

信息内容

大涅盘经摘注书稿 电子文档

                     左上角压缩图标是,大般涅盘经精要法句摘录及其简明释注

一书的电子文档书稿,496页49.2万字,点击一下即可免费下载打印看阅

                             以下是此书目录

             385大条700余例佛法要义的问与答

大般涅盘经精要法句摘录及其简明释注

亦名大般涅盘经善问善答千例选集

    简称涅盘摘注

目录

1条、第1卷寿命品***

佛制定的开经文体序分格式有何密义?

如是我闻,用在佛经起首第一句,有何甚深秘密义?

2条、第1卷寿命品*

说法者并非仅限出家二众

3条、第1卷寿命品**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布施方名安住于菩萨道上?

4条至第14条、第1卷寿命品*

无量天、人、神、龙、二乘、菩萨等众,悉以无量财物去供养佛,为何佛皆未受供?

15条、第1卷寿命品****

4条至第14条,有无量天、人、神、龙、二乘、菩萨等众,悉以无量财物去供养佛,佛皆未受供。为何到优婆塞纯陀,仅以微少饮食供佛,佛即许可受供,这其中究竟有何深奥妙义?

16条、第1卷寿命品**

佛受众生供养,皆是示现,实皆不食。

佛身,是无食之身,无烦恼之身,无后边身,是常身、法身、金刚之身。

佛言:未见佛性者,名烦恼身、杂食之身,是后边身。

17条、第1卷寿命品**

人临命终时念头方向至关重要。

欲护正法者,当知当说如来法身报身同于无为,如同虚空常住不坏。

为何佛说能知能说如来同于无为者,如是之人虽不求解脱,而解脱自至?

18条、第1卷寿命品**

佛言:若知如来是常住法、不变异法、无为之法,是人即已为己作了长寿因缘。

有生死者即有为法,勿谓如来是有为,若言如来是有为者,是行颠倒。

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长寿身,非为食身。

19条、第1卷寿命品***

何为“众生为诸烦恼无明所覆生颠倒心,我计无我,常计无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

我者,即是佛义,名为如来;无我者,名是生死义,名为众生。

过去如来先说众生五阴色身无有常乐我净,是方便说;今最后所宣说众生五阴色身中亦有无相佛性具足常乐我净,是究竟说。

20条、第1卷寿命品****

何名为我、我者有何特点?

如来,为众生故说诸法中真实有我。其义如何?。

21条、第1卷寿命品*****

何为“我已修学一切诸法本性空寂,了了通达;汝等比丘,莫谓如来唯修诸法本性空寂”? 即大乘修行六字密言“两知两能两不”,如是密言有何密义?)

22条、第3卷寿命品***

佛告一切大众:我之寿命不可称量。其中有何简接语义?

23条、第3卷寿命品**

菩萨云何修得长寿之身?

24条、第3卷寿命品*

菩萨所行重在内心目的而非外相。

25条、第3卷寿命品****

何谓一切众生不应于如来所生灭尽想?

如来此身是变化身,非杂食身。

佛言:佛是常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此二字,当知是人随我所行,至我至处。

26条、第3卷寿命品****

若言如来是无常者,如来则非诸天世人所归依处;若言佛法僧三宝是无常者,当知是辈清净三归则无依处;若言如来异于法、僧者,亦不能成三归依处。

如来其性常住,但如来涅盘之后,无智慧眼者不能得见;如树之影虽然昼夜常在,但无有天眼仅有肉眼者,于夜暗中不能得见树影。

27条、第3卷寿命品****

如来报身有何特点?

28条、第3卷寿命品**

护持正法者,是否需要持戒?

护正法者,果报广大无量,能得常住不坏金刚之身等无量果报。

29条、第3卷寿命品*

佛言:无量无边劫前,就有佛于此拘尸那城出世,号欢喜增益如来。

30条、第3卷寿命品**

菩萨持戒与声闻持戒有何重要区别?

31条、第4卷如来性品*

如来身,即是金刚不可坏身。

32条、第4卷如来性品****

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大般涅盘》经名生四趣者,无有是处。

佛为何说听看了大般涅盘经,即不再希望去听看其余诸经?

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安住是大涅盘经中,则能处处示现涅盘。

33条、第4卷如来性品***

宁以利刀自断其舌,终不说言三宝无常。

欲想通过修学大般涅盘经而涅盘成佛者,定要信解“三宝皆是常住法”

34条、第4卷如来性品****

佛为何给声闻弟子先说无常?

声闻弟子与菩萨对佛涅盘之事有何不同看法?此经应授与何等弟子?

佛言: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

35条、第4卷如来性品*

佛为何告诫一切佛弟子不得食一切肉?

36条、第4卷如来性品****

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久远劫前即已成佛,此次成佛非是首次,已于无量世界及阎浮提中数数示现成佛,或数数示现涅盘,而佛实非毕竟涅盘

佛为化众生有时于阎浮提亦会示现女身成佛。而如来毕竟不受女身。

佛报身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现种种神通变化。

佛刚出生,即能东行七步,唱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

37条、第5卷如来性品**

何谓真解脱者?

38条、第5卷如来性品*

一阐提者,其基本特点就是:诸善不作,诸恶皆作。

39条、第5卷如来性品****

何为“佛性者,即真解脱,即是如来,即是决定,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为空者何为不空者?

佛言:一切众生怖畏生死诸烦恼故,故受三归。

我见者,亦名为佛性

39+、第6卷如来性品****

佛为何说二乘人尚惧怕魔事尚惧怕烦恼事,而修学大乘之人无此二事?

佛言: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是大涅盘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

佛言:是《大涅盘经》亦名为佛乘,即最上最胜乘。

若有得闻《大涅盘经》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

我涅盘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者,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是大涅盘微妙经典,钝根薄福不乐听闻。二乘之人亦复如是,憎恶无上《大涅盘经》。

40条、第6卷如来性品**

是《大涅盘经》微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

能听能说如是《大涅盘经》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悉得成就。

41条、第6卷如来性品***

末法时期何等人士,能乐学乐受能善宣说能善修学此大涅盘经?

能明能善宣说如来常住不变毕竟安乐及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者,是名善知如来所有法藏,亦名能建正法能护正法者。

42条、第6卷如来性品*

听信或受持或广为宣说《大涅盘经》者,现世能得何福慧?

如何利用《大涅盘经》简判自己或他人是否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3条、第6卷如来性品*

佛言:佛弟子,若遇能善解善说此大涅盘经能建立正法护持正法者,当应启请说法,当舍一切乃至身命供养此人。

44条、第6卷如来性品**

为护持正法建立正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

45条、第6卷如来性品***

何为菩萨摩诃萨不失本戒?

菩萨何行名之为缓?菩萨何行不名为缓?

菩萨受戒,后又犯戒,云何重得清净?

46条、第6卷如来性品**

佛在大涅盘经中所说的四依法与他处所说相比有何更深之义?

佛为慧者所说的四依法中“法、义、智、了义”有何简明深义?

47条、第7卷如来性品***

何等正知正见是佛所说?何为魔说?

48条、第7卷如来性品*

佛言:若人不闻如来甚深秘密藏大乘经者,云何当知有佛性耶?

佛言: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九部经小乘经者,云何宣说佛性或有或无皆不犯波罗夷罪?

云何说言众生佛性及见与不见,不犯波罗夷罪?

何谓知有佛性不得妄言自已成佛?

何谓如来既说无我,亦说有我,是名中道?

49条、第7卷如来性品**

同样未证言证,云何有堕过人法之罪、有不堕过人法之罪?

50条、第7卷如来性品*

四大无寿命

出家有条件

51条、第7卷如来性品***

大涅盘经中的苦集灭道四谛与我们常见的四谛相比,有何特殊内容?

52条、第7卷如来性品****

若说如来是无常,是人名为大罪苦者。

佛法有我,即是佛性。

何为四颠倒?

何为如来常乐我净?

53条、第7卷如来性品****

何为我者?

一切众生云何不知不见佛性云何能知能见?

54条、第7卷如来性品***

佛为何先教众生无我之法、后才教有我之法?

55条、第7卷如来性品**

众生不见佛性,但不得因此而言无有佛性。

众生佛性常在,云何不见、云何得见?

二乘人已出三界,云何也未见佛性?

56条、第7卷如来性品*****

众生佛性住于何处?

佛性虽不可坏,但若不修圣道,一般凡夫也是不可得见的。

57条、第7卷如来性品*****

众生五阴是先无后有起作之相可坏,但众生佛性本有无相无有能坏。

58条、第7卷如来性品**

何谓方等大乘经典,既如甘露,亦如毒药?

59条、第8卷如来性品****

若有知信自己身中尽有佛性者,如是之人则不必远求三归依处,即是已自归依真三宝者。

何为知我及我所,是人即是已出世?

何为有别之三归与无别之三归?

60条、第8卷如来性品***

佛性常住清净不变,非有非无,执言有者是名有染,执言无者是名虚妄。

苦乐、善恶、有我无我、有常无常等一切法其性无二,皆是无有自性无有定性无有定相,毕竟空、无所有、无可分别、无可住着、无所可得、平等无二。

61条、第8卷如来性品****

何为我与无我,性相无二?

62条、第8卷如来性品***

一切因缘所生法,皆有主因与次因,皆无自性,不可执言,某法能生某法,或某法不能生某法。

63条、第8卷如来性品***

众生身中虽有四大毒蛇之种,但其中亦有妙药大王之佛性。

大涅盘经名为如来秘密之藏,知信解者自能增长法身。

众生佛性非是作法,但被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客尘所覆而不见,若能断除烦恼客尘者,即见佛性,成无上道。

63条、第8卷如来性品***

佛性者众生为何甚深难见?

一切众生之所以流转生死无量,皆因不知不见不识佛性真我,常被无我知见所惑乱而造成。

64条、第8卷如来性品*

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

65条、第8卷如来性品***

何为真我?

66条、第8卷如来性品***

何为如来秘藏?

67条、第8卷如来性品*

若能听信《大涅盘经》者,则为已得闻持一切大乘经典。

68条、第8卷如来性品****

众生佛性本自清净,虽处一切有情无情中,而一切有情无情不能染污。

众生为何悉应归依自有佛性?

菩萨为何悉应等视一切众生?

69条、第8卷如来性品****

佛为何说言“众生若有能晓了己身本有恒常佛性者,是人住世,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即能利益一切人天”?

一切契经诸定三昧,皆归大乘《大涅盘经》,何以故?是经究竟善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

70条、第8卷如来性品*

众生真心佛性非住阴界入亦非不住。

佛之所行非他能测

71条、第8卷如来性品**

如来入涅盘与不入涅盘,两者之中谁是真实?

72条、第9卷如来性品****

何为众生不知真假我,妄受无常苦?

73条、第9卷如来性品****

如来之性常住不变实无生老病死等苦,为化众生故示有生老病死等苦。

作恶若无心,受报轻不重。

74条、第9卷如来性品***

如来常住寿命无量,三宝常住期限无量,如来现灭、三宝现没,皆非真实非为永灭,有因缘现、有因缘没,如空中星,夜中得见、昼中不见,见与不见星仍常在无变。

75条、第9卷如来性品***

涅盘如日,众罪如露,日出露消,大涅盘经,若有众生一经于耳,悉能灭除一切诸恶五无间罪。

76条、第9卷如来性品**

若有人已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盘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

除一阐提,其余众生闻大涅盘经已,以是因缘悉,皆能令其发起无上菩提之心。

诸佛甚深秘藏,即是宣说众生佛性之事,宣说众生佛性之事,即是佛门中的大事。

77条、第9卷如来性品****

是大涅盘经威神力不可思议,能令闻是经不发菩提心者,于梦中受大苦恼,后醒来时即发无上菩提之心,唯除一阐提辈。

若有修习是大涅盘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唯除一阐提辈。

78条、第9卷如来性品*

一阐提辈有何重要特点?

79条、第9卷如来性品*

为利养故随文而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自心中却不信有佛性,如是之人仍名为恶人。

80条、第9卷如来性品****

何人能够生在红尘却不被尘染?

81条、第9卷如来性品****

佛再言此大涅盘经威力不可思议,犯四重禁及五无间罪者,若闻是经未发菩提心者,是经能令此人梦受大苦恼,后醒时即发无上菩提之心。

82条、第9卷如来性品***

除一阐提辈,凡于此大涅盘经认真闻思修者,当知此等人者皆是真大菩萨。

为何说,学大乘者,若未学大涅盘经,是一项重要缺失?

听闻此经为何会有如此不可思议之事发生?

83条、第9卷如来性品**

大涅盘经,是佛授予众生速渡生死苦海的大法宝船,佛常授此船常驾此船。

84条、第9卷如来性品****

如来涅盘灭度,如蛇脱皮,只是舍个旧身换个新身,实未死也。

如来于三界中示现无边身、无量身、示现出生身长大身涅盘灭度身,而如来身实非无常变异。

85条、第10卷如来性品**

整个佛经的最核心第一核心无上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86条、第10卷如来性品*

若欲速知如来秘密藏者,当勤修学大涅盘经。

87条、第10卷如来性品**

佛说法四十九年宣说大乘经典无量,其中是否有一部能代表涵盖所有大乘经典要义的经?

88条、第10卷如来性品***

何为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一切众生等圣凡佛性,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89、第10卷如来性品***

佛常言一切贤圣与诸众生皆有同一佛性,云何今日又说各有差别?

90条、第10卷如来性品***

若知如来是常住者,如是之人虽是肉眼,佛说是等名为天眼。

91条、第10卷如来性品***

本师释迦牟尼久远劫前早已成佛,诸佛悉常住,法僧亦如是,三宝与佛性一体同常在。明白如是理,是则获大护,应发菩提心。

何为诸佛最上誓愿?

能发如佛最上愿者,因此愿力故,在世功德报,即胜凡夫众,犹如果罗汉。

92条、第10卷如来性品****

佛法中一念超万劫的修行方法究竟是什么?

93条、第10卷如来性品*

已犯重罪者,若想不受大苦恶报,当应及时忏悔并发起建立正法护持正法大愿大行,如是之人大善果报不求自至。

临命终时念善念恶很重要,一向本性弊恶之女,临命终时因爱子舍命都能生天

善施者施少得多,不善施者施多得少。

94条、第10卷如来性品*

诸天似自在,实非真自在,终归还无常。

95条、第10卷如来性品**

判断某行是否是善,重在内心要有正善目的与正法智慧。

孝敬随顺尊重父母,若以贪爱愚痴之心去随顺尊重,不仅没有善报,还易招地狱恶报。

96条、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四贤圣身实无需食,为度众生示受饮食。

如来之身金刚不坏,如来苦行亦是示现而非真实。

97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若有得闻《大涅盘经》是经名字者,所得功德非诸声闻、辟支佛等所能宣说,唯佛能知。

98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闻法者不离法会,即有较大成就,其中奥妙,就是当下即随佛所说转变内心的知见与愿心。

99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众生病苦来自贪嗔痴慢四毒。

100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菩萨为何要发度一切众生及己皆成佛果的无上大愿?

101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何为烦恼障?

102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佛之涅盘身死烧灭,非如凡夫身死烧灭再无所能,仅是示现实非死灭,而实佛身常住不灭无有变异。

103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佛法根本是大悲。

佛若真涅盘何言名为常,佛先示亡,后又从卧而起容颜净悦再放光明宣说妙法。

104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一旦成佛再无病苦,无有一佛真入涅盘。

104条、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大悲心非一般人所能发起,已出三界的小乘人尚需得佛菩萨教化才能发起。

105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声闻四果及缘觉的各自成因标准是什么?

106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菩萨修行于重戒轻戒应等同视持。

107条、第11卷一切大众所问品**

菩萨应无条件忍受一切有情无情的骂打伤害。

众生若不知善恶标准,则易行恶法堕入三恶道。

108条、12卷圣行品*

菩萨在何种情形时可以毁破净戒?

109条、第12卷圣行品**

何为有漏因果?何为无漏因果?

110条、第12卷圣行品**

如何认清世间八苦?如何才易脱离此八苦?

111条、13卷圣行品**

三界六道之内,实无有乐。

112条、第13卷圣行品*

苦集灭道四法,凡夫二乘菩萨各有几何?

113条、第13卷圣行品*

欲见五阴即生即灭,需入正定才能亲见。

114条、第13卷圣行品**

佛道是一而无二,一切众生皆有与佛一样的无相佛性。

佛是于一切法全知全见全觉者,欲知一切法者当归依于佛。

115条、第13卷圣行品*

何为声闻缘觉者中智?何为菩萨上智?

116条、13卷圣行品****

如何信解“世谛即第一义谛,世间法出世间法无二”之理?

117条、第13卷圣行品****

佛为何说如来与佛性是真实法,而其他一切法皆是非真实法?

118条、第13卷圣行品****

二乘所得身仍是无常,外道仍贪五欲乐。

凡夫视相似相续之物名之为常,一切众缘所生法皆是无常。

佛性即是佛法僧、佛性不异佛法僧,佛性与佛法僧悉皆是常。

佛性一切众生本有无生灭来去,非三世所摄、非身处界所摄、非因缘造作法所摄、亦非无因缘造作而能自显自见 ,非有相非无相、非有非无。

119条、14卷圣行品**

色非色等六根所缘的一切法,悉皆无常,无常即是无我、即是苦、即是不净。

凡夫无知,见相似生计以为常。

120条、第14卷圣行品*

一切众生有何三种等智?

121条、第14卷圣行品****

如来常住不变,不入涅盘。

佛说法四十余年所说法无量,为何今又说如来不转法轮?

122条、第14卷圣行品***

如来与佛性皆非造作而有,非有为法,无有死灭,常住不变。

123条、第14卷圣行品*

何名为转小法轮?何名为转大法轮?

124条、第14卷圣行品***

何为圣行?佛为何说能信解受持大盘经义理者,即能得无所畏地?

125条、第14卷圣行品**

菩萨虽然不贪着神通,但为利益众生还应修好诸禅定得大神通得诸自在。

126条、第14卷圣行品****

三藏十二部中最精华的一句话究竟是什么?

佛为何说“佛性者,即是如来”?

《大涅盘经》,犹如醍醐最上最妙,若有能服者众病悉除。

127条、第14卷圣行品***

大菩提心难发易坏。以何等智慧发大菩提心,才能坚固不坏此心、清净无染、众结永尽、普摄众生?

128条、第14卷圣行品**

何为诸佛所开空法?

佛法难遇难求,若为得法当不惜一切。

129条、14卷圣行品*

佛四十余年所说诸经是如何分为十二部类的?

何为诸佛通教?

130条、15卷梵行品**

何为菩萨?

为何说菩萨于人天中最胜最上?

小乘人与大乘人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131条、第15卷梵行品**

如来所行多诸方便,一切所行悉是为了调教众生趣入佛法正道,是故一切行人莫于如来所行妄加猜测。

132条、第15卷梵行品**

众生习气,是知恩记恩报恩者少,知仇记仇报仇者多,慈心易失,嗔心难去,欲除此恶习唯有亲近大乘正法。

133条、第15卷梵行品*

四无量心每条主要标志是什么?

何为世间四无量心?何为出世间四无量心?

134条、第15卷梵行品**

为何说“声闻缘觉修慈是虚妄,诸佛菩萨修慈真实不虚”?

四大及一切有情众生一切无情之物,悉无自性无定性无定相。

修四无量心,能为一切诸善根本。

菩萨如何行施方得成就施波罗蜜?

135条、第15卷梵行品****

佛言:见佛性已,能雨法雨。这其中有何等重要隐含性义理?

136条、第15卷梵行品***

大小乘一切佛法的根本是什么?

137条、第15卷梵行品**

有大慈悲心者,易自发大神通,修大涅盘经亦会有不可思议的神通瑞相福报出现。

138条、16卷梵行品**

菩萨度化众生无有善恶人群及好坏处界分别,于极恶众生亦不舍慈悲之心

139条、16卷梵行品**

菩萨一切所行当善观察思维而后慎行,莫因己行而令众生于己起恶心受大苦。

如来所行,能为众生作断烦恼苦因,终不为众生作起烦恼苦因。

140条、16卷梵行品**

菩萨不仅持不杀生戒能予众生无量寿命,修六度同样能。

菩萨一切所行是否是善,重在内心目的悉是为了利益众生护持正法,当常思维当以何等方便能令众生趣向大乘,而不在外相是善是不善。

141条、16卷梵行品*

众生作恶,若是身心俱行则堕恶道,若无恶心仅有身恶不堕恶道。

142条、16卷梵行品**

佛言:修行婆罗门教者,仍属于一阐提辈。杀一阐提者,无有三恶道罪苦之报。

143条、16卷梵行品*

佛之所行或现善相或现恶相,悉是为了利益众生,众生于佛之行莫妄猜测。

诸佛一切所行为何皆能利益众生?

144条、16卷梵行品**

出家二众佛弟子当施旷野鬼食。

菩萨度众不仅要施法教,还当修好神通以威摄降伏愚玩不受教法之辈。

145条、16卷梵行品*

佛言:提婆达多所作诸恶亦是示现而非真实,佛呵责骂辱提婆达多亦非真实,修行人于诸佛所行所言,更莫去妄加猜测分别是非对错好坏善恶。

146条、16卷梵行品***

何为菩萨摩诃萨善修舍心即善修诸空法?

147条、16卷梵行品****

菩萨摩诃萨云何方得名为善能观空善能修空,得住虚空等地

148条、16卷梵行品****

涅盘经中重要的五大正知正见是什么?

149条、16卷梵行品***

云何名为众生佛性非可见非不可见?

150条、16卷梵行品**

大涅盘经中的“法、义、辞、乐说”四无碍有何深义?

凡夫为何有魔缚有碍?菩萨为何无有魔缚无碍?

151条、17卷梵行品*

声闻缘觉等二乘人虽出三界,为何还远不及菩萨,无四无碍智度众生能力?

152条、17卷梵行品****

大涅盘经中所说的四无碍智,其中义无碍智中的“义”字,究竟有何甚深秘密内涵?

佛为何说“佛性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又有何等甚深秘密奥妙之义?

153条、17卷梵行品***

无所得者,名为大乘;有所得者,名为声闻辟支佛道。

修行人以无所得心与以有所得心修行,两者有何重要区别?

154条、17卷梵行品**

佛言: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这四句偈中具体有哪些隐含义理?

155条、17卷梵行品***

佛菩萨言行不拘形式善不善,重在是否能令众生得大法利。

二乘人所得菩提非真菩提仍是无常。

为何说一切世谛若于如来来讲即是第一义谛?

156条、17卷梵行品****

菩萨为何能得见得知佛性?而凡夫众生为何不见不知佛性?

何为相貌见佛性?何为了了见佛性?

为何诸佛菩萨一切悉知悉见悉觉,但不自言我有知见觉?

何为佛性以无相为相?

157条、17卷梵行品*

修行人如何才易脱凡入圣不堕恶道不堕魔道?

158条、17卷梵行品***

一切菩萨只要能安住《大涅盘经》,即能悉见佛性

159条、17卷梵行品***

佛言:持清净戒者,不求见性自得见性,如籽入田,不期生芽而芽自生。那么何为持清净戒?

160条、17卷梵行品*

受持大涅盘经者,应注意哪两条重要原则标准?

161条、17卷梵行品**

如来十一大名号中,有何重要隐含义理?

涅盘之性实非有也,诸佛世尊因随顺世间故,说言是有。

何为修行中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61+18卷梵行品***

菩萨摩诃萨如何念法,即如何念佛性?

162条、18卷梵行品*

菩萨摩诃萨如何念施?

162+18卷梵行品*

菩萨摩诃萨如何念天?

163条、18卷梵行品*****

佛为何说,受持三藏十二部中其他所有经典,不及受持此《大涅盘经》一部?

164条、18卷梵行品***

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但少有不退,若欲令此无上菩提心不退不转不失,当深修学此大涅盘经。

决定法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勤进念法之心,即是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因。

165条、18卷梵行品**

哪些法有坏灭?哪些法无坏灭?

佛言:若有一佛弟子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方等大乘经典,当知尔时佛法不灭。

166条、18卷梵行品***

宁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不可说言如来法灭。

何种情况下佛才会宣说大涅盘经?何种情况不需宣说?

167条、18卷梵行品*

云何知晓大涅盘法仍住于世?

168条、18卷梵行品***

信解三宝常住,有利助发无上大菩提心。

169条、18卷梵行品*

作五逆等重罪者,现世即易受大苦报。

170条、19卷梵行品*

作恶虽重若能及时发露忏悔则可转轻转无,若不发露忏悔,反而藏覆,罪则日增。

修一善心能破百种恶,如少金刚能坏须弥。

见佛闻法若能信受,往往当下即能除去重罪重病重苦。

若以四事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

171条、20卷梵行品*

佛可无量劫住世不入涅盘,亦可随时不住。佛为何等众生住世?不为何等众生住世?

见佛性者,即非众生凡夫。

欲治众生心病,当先治其身苦,菩萨度众不仅要懂法有智慧,亦要修好神通有大力。

172条、20卷梵行品*

佛于何等众生偏多慈念关照?于何等众生少予慈念关照?

173条、20卷梵行品**

如来世尊见诸病者当施法药,病者不服,非如来咎。

慈悲与智慧互依互因

174条、20卷梵行品*

亲近善知识,是众生获得离苦得乐解脱成佛的最重要良善因缘。

阿鼻地狱就在此大地之下,佛陀住世时,就有瞿伽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

175条、20卷梵行品*

一切诸法性相无常皆无定性定相,所谓色无定相,乃至涅盘亦无定相,因无定相,杀罪等重罪悉皆可坏。

如来仅用一句名称呼唤,即化解了阿阇世大王的怀疑心,由此可见佛化众生有多方便,是真无上师。

不作诸业不得果报,自作自受无有我作他人受果,不作乐因终无乐果,若有造业果终不失,终不作恶则无有死畏三恶道畏。

何种狂心作恶,不记犯戒?

杀罪,非有非无而亦是有。惭愧之人则为非有,无惭愧者则为非无,受果报者名之为有。空见之人则为非有,有见之人则为非无。

不敬信佛法僧三宝,是名无善根者。

发菩提心修菩提心,以此因缘可消灭无量恶业恶报。

176条、20卷梵行品*

大涅盘经中甚深密藏主要有哪些?

何为如来深密之义?

云何方能具知明了一切大乘经典甚深义味?

一切凡夫及二乘者若不得闻是大涅盘经会有何等邪曲之见?

菩萨闻思修大涅盘经有何正直之见?

177条、21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有来有去?何为无来无去?

178条、21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在佛法修行中如何才易做到闻所未闻?

179条、21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为何劝诸菩萨莫入甚深空定?

180条、21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众生不见佛性有何原因?

181条、21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众生佛性既然是本有平等常住,为何有得见有不得见?

众生佛性是本有常有之物,非先无通过修行造作而后生后有之物,菩萨一切戒定慧八正道六度修行修的是见佛性之因,而不是修的生佛性之因。

182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言:佛性涅盘虽是本有常恒不变易法,但要以无量阿僧只劫修集善法以自庄严,然后乃见。是故眼见为难,闻见为易。

何为作因生因?何为了因见因

何为佛性的了因见因?

佛性有诸特点此处言了多少?

见因之修与所见之物有何不同?

何为涅盘因而非大涅盘因?何为大涅盘因?

183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法界实相?

何为是施而非施波罗蜜,何为施波罗蜜?

184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小乘经典中所未宣说的四大智慧是什么?

185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凡夫及二乘人与诸佛菩萨于一切法有何不同之见?

一切诸法皆无定相,具体讲有哪些?

一切法无有定相,但亦有定相者,所谓定相者,即佛性具足常乐我净相。

一切所有声闻弟子咸言如来入于涅盘,当知如来亦不毕定入于涅盘。

佛涅盘灭度的焚烧相,非世间法世间人所能做到所能信解。

一切法无有定相,如来亦无定相,是中道义。

186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谓善守善摄六根

凡夫不能善摄六根则有三漏,菩萨善摄六根无有三漏,如来永断三漏。

修大涅盘经,得何等智慧,能令修行人善摄六根无有根漏,不至恶处永断三漏?

187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凡夫为何受苦?菩萨为何无有苦受?

188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是大涅盘经,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

若有书写读诵,解说思惟其义,净见佛性,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89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言:若人实知我不涅盘,随是人所住之处,我亦在中常住不移。

知佛常住不入涅盘者,云何通过梦境知晓佛已受己财供养或法供养?

190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欲见佛者,欲得空定,欲见实相,欲得修习首楞严定,欲破四魔无常乐我净,欲得人中天上乐者,当于此经深闻思修。

是经难遇,过优昙华,若见有能善说此经者,是佛弟子当不惜身命无条件亲近供养去请法闻法。

是经功德奇妙无边不可思议。

191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菩萨既不贪爱此身,但又应善护此身?

192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故佛言菩萨宁畏恶知识不畏恶兽?何为恶知识?

193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菩萨受取四事供养时,应注意何等原则?

194条、22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众生有哪三种根本性恶觉观?

195条、23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世间六难?

何为凡夫无念慧,于己身难生怖畏想,为此身作种种恶,受苦无量?

何为菩萨有念慧,于己身能生怖畏想,不为此身作种种恶,趣向善道无有苦受?

196条、23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谓内六入六根是一切众恶烦恼之所住处?

为何菩萨观六入六根及一切法空,即能出轮回,不再受苦?

为何凡夫不观六入六根及一切法空,就不能出轮回,还要久受大苦?

197条、23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法无有定相,如来涅盘亦无定相,是故当知如来亦不毕竟入于涅盘。知是理者当受何启发?

198条、23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凡夫人天二乘十住菩萨有涅盘而非大涅盘?

何为大涅盘?

声闻缘觉还有哪些重要的烦恼习气?

何为如来八大自在?

何者敢于能于三恶道及诸烦恼恶业不生怖畏,而能于中广度众生?

199条、23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诸佛如来涅盘四大乐?

200条、23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如来涅盘四纯净?

大涅盘实非是有,诸佛如来随世俗故说有大涅盘。

201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菩萨修行《大涅盘经》所得变身神通,与声闻辟支佛所得变身神通有何不同?

凡夫及二乘人身心动转与菩萨身心动转有何不同?

202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菩萨所得耳通与二乘人所得耳通有何不同?

菩萨如何看待说法与闻法之相?

203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诸法无有定相,一切音声无有定相,一切诸佛凡所演说亦无定果相。

何为涅盘之体无定无果,而又可言有定有果?

204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谓空中亦有不空?

有关佛性之理声闻缘觉亦不能知。

一切众生因皆有常住不变的佛性,是故极恶之人一阐提若能舍离本有恶心,亦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05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二乘人与菩萨于过去世众生的认知有何不同?

二乘人与菩萨的他心智通有何不同?

诸佛菩萨之慈,是无因缘慈无分别慈无差别慈平等慈。

206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不放逸根,于诸善中最为殊胜,如佛法中,大涅盘法为最为上。

207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菩萨修行布施,不分别受施者是福田非福田持戒非持戒。

同样于施者、施物、受施者、及施果报,菩萨与二乘人应有何不同知见,方名不入邪见?

208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菩萨因地应如何修行才能使自己将来成佛时,其佛土是清净国土?

209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菩萨为何不怨不畏有贪爱嗔慢等诸烦恼亦不畏生于恶趣,唯畏诽谤方等大乘经法?

210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若使世界不净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是处。

211条、24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任何一佛,可同时现于多处不同世界度化不同众生,或现佛身或现其他身份。

菩萨不应说言:此佛世界秽恶不净,他方佛土清净严丽。当知一切诸佛所有世界无不严净。

慈氏菩萨以誓愿故,当来之世令此阎浮提世界清净庄严。

212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经,不仅能得人及诸天爱念,还能常得魔所恭敬。

213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金刚三昧已成就金刚三昧者有何知见?菩萨摩诃萨如何修行金刚三昧?

为何说“菩萨若见有一众生,即不能毕竟具足成就布施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金刚三昧若有修习者,具八正道,一切三昧悉来归属,当知已为修习一切诸余三昧。即是一修一切修,一修胜万修。

214条、24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法本无相,菩萨修金刚三昧以是金刚三昧力故,见一切法本无相

为何菩萨虽见一切相而无一切相着相想?

为何说菩萨修金刚三昧已、能破烦恼、能化身无量遍至十方无量界、且能还回本处,虽有是力,而菩萨终不生念“我能坏结烦恼、我能化身无量遍至十方无量界、我能还回本处”?

215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苦行非是大涅盘近因缘。

菩萨见证大涅盘有何四种近因?

215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等人可名为善知识?何为真听法者?

仅闻不思不修不能得成大涅盘,要因闻思修具足方能得成大涅盘得见佛性得至成佛。

216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谓空无愿无相三三昧?

何者能为众生离苦得乐真善知识?

217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云何方得名为如法修行?

218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菩萨听法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盘?

要想开法眼,必须专心听受十二部经。

听闻佛法看阅佛经当下就能转变内心的知见与愿心者,其现世福德功德即不可思议。

219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诸法有情无情世界各有哪四大类相?

如何信解佛法僧三宝常住无有变易?

一切众生有何四颠倒见?为何有此四颠倒见能令一切凡夫众生乃至须陀洹受大苦恼?

闻而不思,空有闻慧,于行无益。

220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云何名为菩萨知于佛性有常净、真实、善、可证、当见?

大涅盘中佛所说的“如来相、法相、僧相”汝知多少?

221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菩萨修大涅盘经,不见虚空;众生与虚空,俱无实性,以光明故无物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

虚空是常涅盘佛性亦常,何以故虚空不能等同涅盘佛性?

涅盘之体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盘。

222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之涅盘与凡夫死灭有何不同?

如来为何于初成道时魔劝涅盘而不涅盘,而于四十余年后魔劝涅盘而入涅盘?

如来入涅盘后,何等人将见不到佛,何等人将还能见到佛?

223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者名为涅盘非大涅盘?何者名为大涅盘?

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如来实不毕竟涅盘。

何者不名为涅盘,何者名为涅盘?

224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名为阴?

何为五阴是生起烦恼之根本?

225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谓菩萨守护一事?菩萨如何守护已发菩提心?

菩萨亲近四无量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

何为菩萨信顺一实?

何为菩萨心善解脱?何为菩萨慧善解脱?

226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为真心佛性的“非有系非不系,非解脱非不解脱,非有非无,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

何为一切诸法无自性无定性,能生一切法的真心佛性,也无自性无定性?

227条、25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为何佛说,一切凡夫唯观于果,不观因缘,是故堕入三恶趣?

228条、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为何说言诸法非有非无?

何谓“有业因,不一定有果,亦不一定无果”

229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诸佛菩萨何故终不定说真心佛性本有净性或本无净性?

何谓凡夫心共贪生,心共贪灭?

何谓未证四果声闻弟子心共贪生、不共贪灭?

何谓菩萨不共贪生、共贪俱灭?

阿罗汉、缘觉、诸佛、除不动地其余菩萨,是名不共贪生、不共贪灭;

菩萨摩诃萨得不动地时,为化众生,示现心共贪生、共贪俱灭;而是菩萨实已不共贪生、不共贪灭。

究竟说,真心佛性不与贪结和合,亦复不与瞋痴等和合,虽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但不受一切贪嗔痴慢妒、杀盗淫妄酒等诸烦恼恶业染污。

230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等人会被魔所系缚?何等人不被魔所系缚?

231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为何佛说,菩萨若见众生有少许佛性善事,则应赞叹之,因赞佛性故,能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232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世间希有之人,主有哪几大类?

世间最希有第一希有之人,是哪类人?

233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众生寿命何为定寿何为不定寿?

不定寿者遇何因缘会变短寿?

一阐提者,若能发起大菩提心,则不再名为一阐提。

凡夫与二乘人及菩萨,发或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各有何因缘?

234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性是常而非无常,是佛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此理也是佛法修行的根本基石。

何谓佛性的非善、非不善?

235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若一阐提信自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当知是人不至三恶趣,亦不再名为一阐提。

何为众生佛性有住处何为无住处?

何为众生佛性可见何为不可见?

为何说不信有佛性者,则易堕三恶趣?

236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众缘所生所成法,无有自性无有定性无有定相。

何为见佛性与成佛皆无自性无定性?

何为佛性与佛亦皆无自性无定性?

信自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者,不再名为一阐提。

237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为何说一切众生真正的善知识,唯有是佛?

亲近佛者,虽有应生地狱因缘,亦可转得生天,有重烦恼及邪见亦得极速断灭。

238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如来常住与如来常不说法,此两条佛法义理有多重要,请看佛是如何说的?

239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谓菩萨难作能作、难忍能忍、难施能施?

为何说菩萨虽能作能忍能施无量诸事,而终不念言是我能作我能忍我能施、是我所作我所忍我所施?

240条、第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何故佛言:菩萨为众说法,众生闻法断诸烦恼,而菩萨却终不应念言:我为众生断诸烦恼;若生此念,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作是念:无一众生我为说法令断烦恼?

241条、26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切诸法以相似相续故,凡夫见已,说言诸法性不空寂。

一切菩萨住九地者见法有性,以是见故不见佛性。

何为不见诸法空者不见佛性,见诸法空者则见佛性?

一切法悉皆是空,有何内涵?

释迦族被灭杀多人,何故阿难等人愁恼悲泣,而佛容颜反更荣光?

菩萨摩诃萨何因缘故于诸众生不瞋不喜?

242条、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如来决定之说?

243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福德庄严者?何为慧庄严者?

244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者为空无常苦无我之法?,何者为不空常乐我之法?

佛性是一切诸佛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种子。

佛性,众生何故不见?何故得见?

菩萨与二乘人及诸凡夫,于“空无常苦无我,及不空常乐我”两类法各有何等不同知见?

何为佛性中道义?

245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切众生,因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

佛者,即是佛性。

佛性与大涅盘大解脱相比,佛性是因而非果,大涅盘是果而非因。

众生易起何二种见?何为佛性非常非断?

众生的业行与业果有何关系?

246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乘者,名为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悉有一乘。

众生因无明覆故不修圣道不断烦恼恶业,故不能得见佛性不能得成果满佛。

佛性者,即是一切诸佛之母,因佛性力故,而令诸佛有常乐我净,佛者名为涅盘解脱自在。

佛性,与“第一义空、中道、佛、涅盘、一乘、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金刚三昧、狮子吼三昧”等皆是名异而义同之名言。

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佛性,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247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谓佛为众生既说无我亦说有我?

佛性者,即是我。

一切众生因不见佛性,才愚痴说言无常乐我净,如是之说名为断见。

247+、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何以故一切众生不能得见?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如何才能得见?

一切凡夫、二乘人、十住菩萨、佛等于五阴身及三宝有无常乐我净是如何看待的?于此持不同观念者,于佛性知见情况有何差别?

248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众生若能听受咨启大般涅盘经,则见佛性。

十二因缘中无明与行涉及过去世,识与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涉及现在世,现在世识名未来生,现在名色、六入、触、受名未来世老病死。

249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佛性非是一切,亦非不是一切。

250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佛言:若有人能思惟解了《大涅盘经》之义,当知是人则见佛性。

大涅盘经是诸佛修行所成的微妙经典,具足无量功德。

欲想见佛性开显佛性功德成就果满佛,菩萨亦应修行六度万善等无量无边功德之后方得成就。

佛性者不可思议,乃是诸佛如来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佛性者,非五阴、十八界,非本无今有、已有还无,一切众生从善因缘烦恼火灭则得闻见亲见。

251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菩萨少欲知足?

一切圣人虽得道果不自称说。

252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身寂静?何为心寂静?

身心皆寂静者,谓诸佛菩萨。身心皆不寂静者,谓诸凡夫。凡夫之人不能寂静身口意业。

253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精进?

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方名正定;具正定者,观见诸法实相犹如虚空,是名正慧;具正慧者,方得远离一切烦恼诸结,是名解脱;解脱,即是无上大般涅盘。

何为“涅盘者,名为归依,名毕竟归,能过一切诸怖畏,能抗四瀑,能得一切毕竟乐”?

254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亲近修习大涅盘者,系心思惟如来常恒无有变易,是名正念。

远离诸相,烦恼则断,烦恼断故,是名解脱,名大涅盘。

255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十住菩萨以何眼故,虽见佛性而不了了?诸佛世尊以何眼故,见于佛性而得了了?

十住菩萨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何为闻见佛性?何为眼见佛性?

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佛性。菩萨闻佛所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若心不生信,不名闻见。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应当修习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

256条、第27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切众生实不能知如来心相。欲知如来心相者,有何因缘能够得知?

苦行非是正道。

一切众生心常被杀盗淫妄酒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恶业之所障覆,不能受佛正法之言。

中道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57条、28卷狮子吼菩萨品*

如何知晓一个人是持戒还是破戒?

258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第**

何为如来戒?

为何“菩萨虽被诸恶众生之所伤害,不生恚碍,而应忍辱”?

如何持戒不得见佛性及如来?如何持戒能见佛性及如来?

如何持戒易动摇?如何持戒不易动摇?

259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因缘故,要受持禁戒?

持净戒者,虽无所求,但与其相应的乐善之果仍会不期而来。

260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

修行人于何等展转增上因果关系应予相续?于何等展转增上因果关系应予断离?

261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谓涅盘无因?何谓涅盘是果?

佛言: 一切诸法悉无有我,而此涅盘真实有我。

何为了因?何为生因?

我们所修的六波罗蜜等诸圣道与佛性之间是何关系?

262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眼见如来之身?何为眼见闻见如来之身?

佛性,何人可见何人不可见?何为闻见何为眼见?

佛性者,非内非外,虽非内外,然非失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263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故“一切众生不见佛性,仍言有之,却不名虚妄?

何为正因何为缘因?

众生欲见佛性,其正因是什么缘因是什么?

众生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中正因是什么缘因是什么?

众生见佛性与不见佛性有何利害?

为何说发菩提心,是心非是佛性?

发了菩提心,究竟是有退还是无退?

为何众生虽有佛性而不能名其为佛?

众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见?

一切诸法本无有性,无有自性无有定性无有定相。

264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

方便说,众生发了菩提心,何等人会退?何等人不会退?

听经闻法与思维解义谁更重要?

初发菩提心不名佛性,那么其后不退,可否名为佛性?

265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

佛为何说,一发菩提心终无退失

一切众生乃至五逆、犯四重禁及一阐提悉有佛性。

佛言:不可以因见过已发菩提心者后有退此心,而言众生无有佛性。

267条、第28卷狮子吼菩萨品*

与佛三十二大清净庄严相有关对应的行因主要有哪些?

若有菩萨能修习如来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得名不退转菩萨,得名菩萨摩诃萨。

268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众生何故不见自有佛性?

修行人不见佛性有何不利?成佛的心要前提是什么?

269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切诸法有二种因:一者、正因,二者、缘因。

佛言:人临命终时,身体虚冷暖气欲尽,见先所修善恶报相。

众生现在五阴与死后中阴五阴及下生五阴有何关系?

众生中阴期五阴有何特点?

何名为众生被五阴颠倒所系缚?何为灭五阴系缚?

270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名为众生五阴有系缚?何名为众生五阴无系缚得解脱?

众生五阴与贪嗔痴等诸烦恼互为因果互为依存。

271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阿罗汉有果系而无名色五阴之系?

一切众生因有杀盗淫妄酒、贪嗔痴慢疑、妒吝诳争讼等诸恶业恶习烦恼故不入涅盘,若得断者则入涅盘

272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佛言:智者以善于明喻用喻解喻说喻而得解脱。修行人如何才易明喻用喻解喻说喻?

持戒布施得生人天中多受快乐。尼拘陀树不能持戒修行布施。

众生爱尽,则见佛性,虽有名色五阴之身不能系缚,虽复处在二十五有,不为诸有之所污染。

273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谓佛法修道?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众生五阴念念生灭无住,那么谁在受教修道修法?

众生修道念念灭云何增长?

274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须陀洹人死后,所得下生五阴身心如何?

275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菩萨修习戒定慧六度等诸善法时,应掌握何等两项基本原则?

一切众生悉有何等两大恶见?

276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涅盘无因无果?

不生不灭名大涅盘,一切缘生法本质亦是不生不灭,何故不得名为涅盘?

277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为何说“一切众生佛性不一不二,犹如虚空同共有之”?

若有能修八圣道者,当知是人则得明见佛性,不修者则不能得见佛性。

278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八正道,能为一切众生见佛性,而作了因不作生因,如人持灯照了暗室得见室中本有金宝之物。

279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某一众生佛性,虽处五道受别异身,而是佛性常一无变。

280条、第29卷狮子吼菩萨品**

佛为何不在舍婆提等大城涅盘而在很小之城拘尸那入般涅盘?

佛言:拘尸那城是过去诸佛菩萨所行处。说明我们这个星球上,在过去的无量亿年无量劫中曾有过多次人类文明。

佛说,诸法无常变坏,亦说佛身是常住法。

看经闻法,如何在当下,即能获得较大成就?

281条、30卷狮子吼菩萨品***

此条是佛过去所行诸事的回忆,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佛初成道时是如何降服印度当时诸多外道的。

佛常随弟子1255人是如何形成的?

佛言,毒中之毒,不过贪嗔痴三毒。

何等名佛?

假使有人以无量金银诸宝,展转尽施阎浮提所有人,其所得功德,不如有人发意一步至如来所。

耽荒五欲,不知亲近往如来所,是故名为放逸之人。

诸佛既说一切法悉无常、苦、无我、不净,亦说如来常乐我净。

明从灯出住在异处,众生我者,不得如是从身而出住在异处。即一般众生的无相佛性,都是被困缚在五阴身中不得自在。

众生身虽有所增长,而众生我者,无有变化无有增长。

众生我者与无明愚痴五阴之身同在。

282条、第30卷狮子吼菩萨品*

如来为何选择二月入涅盘?

283条、第30卷狮子吼菩萨品***

如来初生、出家、成道、转妙法轮,皆以八日。何故涅盘独十五日?

佛言:如来择十五日入大涅盘,我弟子中愚痴恶人,定谓如来入于涅盘,而我真实不入涅盘。

284条、第30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等比丘能庄严娑罗双树涅盘法会道场?

师子吼菩萨劝请佛常住于此娑罗林中,佛说出多条不住此娑罗树林中的法理有哪些?

285条、第30卷狮子吼菩萨品**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有违逆。

若言三宝无常,无有是处,何为三宝常住?

若言如来住于拘尸那城,无有是处。

286条、31卷狮子吼菩萨品*

如来何故入大禅定窟入涅盘,令众不见?

287条、第31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谓涅盘名为无相?

何等人被相系缚何等人不被相系缚?被相系缚者有何之苦未被相系缚者有何之乐?

288条、第31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等比丘能断对十相一切相的执着?

不见三昧与智慧有异相,是名舍相。

菩萨应何时修定何时修慧何时修等持?

二乘者与十住菩萨何故不见佛性,而佛了了明见佛性?

289条、第31卷狮子吼菩萨品*

为何要修定与慧?

290条、第31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故不应执言“智慧能破除烦恼,或不能破除烦恼?

若有比丘修习空定者,能见五阴生灭之相。

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

291条、第31卷狮子吼菩萨品*

菩萨生慢的前置原因主要有哪些?

菩萨何时宜修定何时不宜修定?

何时宜修慧何时不宜修慧?

何时宜修定慧等持何时不宜修定慧等持?

何时宜应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

292条、第31卷狮子吼菩萨品**

杀盗淫妄酒贪嗔痴慢妒等诸结火灭,名为安稳,名为灭度。

能善修习戒定慧者,即得明了见于佛性。

293条、第31卷狮子吼菩萨品***

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能见无相涅盘得至无所有?

何为信具足?何为善知识?何为具足智慧?

294条、第31卷狮子吼菩萨品***

佛言:一切诸业不名决定,一切诸业不定得果,亦不定不得果,缘合则受,不合不受。

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

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

不修圣道者,不定作定报,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转在地狱受。

佛言:在佛法中,唯有二人能得无量无边功德,能竭生死漂流,能降魔怨敌,能转如来无上法轮:一者、善问,二者、善答。其中有何隐义?

菩萨摩诃萨无地狱等恶业,为众生故发大誓愿,生地狱等恶趣中。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诸业悉得现报。

295条、32卷狮子吼菩萨品***

如佛所说,非一切业悉得定果,云何众生令现世轻报转地狱重受、地狱重报转现世轻受?

何为不修身者?何为不修戒者?何为不修心者?何为不修慧者?

296条、第32卷狮子吼菩萨品*

众生是如何令现世轻报之苦而转成下生地狱等重苦之受的?

297条、第32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等人能将应由下生地狱重报转为现世轻受?

非一切业悉有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

298条、第32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何因缘故,一切众生悉不得是大般涅盘?

如来普为一切众生广开分别十二部经,众生不受,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病重不除,非如来咎。

299条、第32卷狮子吼菩萨品****

佛言:一切众生虽有常住佛性还需借修戒定慧因缘力,方能得见佛性及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为众生佛性,非是本无今有,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此非彼,非余处来,非一切众生皆不能见,非作而生之有之?

佛言:常法无住,若有住处即是无常。如来法身亦无住处,佛性亦尔,都无住处。

有佛无佛,佛性常住。为顺众生故,说言佛性住众生中。

何为众生说佛性犹如盲人说象?

众生所说我者,与圣者所说我者,有何不同?

菩萨摩诃萨若不能舍二十五有,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性者,即是如来。

我若说色是佛性者,众生闻已则生邪倒,以邪倒故命终则生阿鼻地狱。如来说法为断地狱,是故不说色是佛性,乃至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为何说言,若有众生了佛性者则不须修道?

若诸众生欲得了了知见佛性者,应当一心受持是涅盘经。

见有受持是经者,当以好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病瘦医药而供给之,兼复赞叹礼拜问讯。

佛言:若有已于过去无量无边世中,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深种善根,然后乃得闻是经名。一切众生能信如是《大涅盘经》亦不可思议。

300条、第32卷狮子吼菩萨品***

菩萨云何自知决定有不退心?

菩萨摩诃萨若未来世有微尘等恶业果报不定受者,以大愿力为众生故而悉受之。

301条、第32卷狮子吼菩萨品**

菩萨摩诃萨主要有哪些不可思议行为?

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修行苦行,是名自利。

菩萨了了知见无众生相,无烦恼者无离烦恼者,亦无菩提相无菩提行相无菩提行者,而亦能为众生坏苦而行菩提行。

菩萨为何不愿生兜率天?

302条、第32卷狮子吼菩萨品****

《大涅盘经》有何等八大不可思议事?

或说五阴即是佛性。

或说第一义空即是佛性。

一切法法性同一性,一切众生悉平等,不增不减。

是经宣说:如来世尊不生不灭,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转法轮,不食不受,不行惠施。

303条、33卷狮子吼菩萨品**

如来世尊得八自在,何因缘故不化生耶?

一切众生有四种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是四种生,人中具有。

如来出世,一切诸佛悉无化生。

303+、第33卷狮子吼菩萨品*

诸佛如来,为诸菩萨及一阐提,演说法时,功用无二。

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 佛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诸佛如来,诚言无二。若佛所记当堕地狱,若不堕者,无有是处。

阿罗汉者,无有生处。

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云何如来记说善星是一阐提、地狱劫住、不可治人?

如来与迦叶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狱。

304条、第33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阐提辈以何因缘无有善法?

杀害蚁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

305条、第33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切众生有三种善,过去、未来、现在。未来尚未至,云何说言一阐提辈断诸善根?

佛性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佛性不可得断。

306条、第33卷狮子吼菩萨品*

何为众生佛性犹如虚空?

众生根性无有决定。以无定故,或断善根,或断已还生。

一切法无有定相。

一阐提辈为何无有善法,若有身、口、意业悉是邪业?

307条、第33卷狮子吼菩萨品*

如来具足知诸众生根力,定知善星当断善根,以何因缘还听其出家?

308条、第33卷狮子吼菩萨品**

一切众生所行无量烦恼,是故如来为说无量之法。

遇何等五种众生不应为说何等五种法?为何于此五种众生不应说此五种法?

309条、第33卷狮子吼菩萨品****

佛为何说,若言如来毕竟涅盘或言不毕竟涅盘,是人不解如来意?

谁能相信,闻法当下不离法会啥事未做,即能获得较大成就,即能有一念超万劫之效?

310条、34卷迦叶菩萨品****

执言如来毕竟入于涅盘,或执言如来终不毕竟入于涅盘者,皆非真菩萨。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佛涅盘不涅盘之事?

佛为破 “认为身灭之后,善恶之业无有受者”之人的断见,作如是言:善恶果报实有受者。

311条、34卷迦叶菩萨品**

五阴皆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无我所。

有无量比丘观此五阴无我、无我所,得阿罗汉果。

如何看待佛所说法?

312条、34卷迦叶菩萨品***

佛弟子,如何正观佛身?

313条、34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优婆塞?云何名为一分优婆塞?

314条、34卷迦叶菩萨品***

佛性的六个主要特点是什么?

315条、34卷迦叶菩萨品****

佛为何说,众生者即是佛性?

何谓箜篌喻佛性?

何为众生闻佛性后说佛性,如生盲之人闻乳色后说乳色?

佛于极恶之人,或说其有佛性、或说其无佛性,其由何在?

316条、34卷迦叶菩萨品*

涅盘者,即是断苦得乐,断系缚得解脱,除障碍得自在。

一切众生见有二种,见苦,见非苦。

317条、34卷迦叶菩萨品*

世间何等人辈能断善根?如是之人是如何狡辩而断善根的?

318条、34卷迦叶菩萨品*

否认有善恶行为因果报应,否认有圣法、圣人、圣果之人,何时还生善根?

319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佛为何说一切无明烦恼悉是佛性?

凡夫众生佛性与一切不同层次的贤圣佛性有何异同?

现在烦恼为作障故,令诸众生不得睹见。若无烦恼,一切众生应当了了现见佛性。

320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为何说言众生佛性非内非外?

为何说言众生佛性非有非无?

佛何故说言“众生即佛性,佛性即众生,直因时异,有净不净”?

众生佛性如何宣说,方名为智者之说?

321条、35卷迦叶菩萨品*

眼识等法众缘和合而生者,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是故当知无有本性无有自性无定性无定相。

一切诸法异因异果,亦非一因生一切果,非一切果从一因生。

322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何谓随自意说?何谓随他意说?何谓随自他意说?

何为如来虽说无量诸法以为佛性?

一切梵行,源因于善知识。一切恶行,源因于邪见。一切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源因于信心。

323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云何名为因语?云何名为果语?云何名为因果语?

323+35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如来佛性的有与无?

何为一切众生佛性的有与无?

324条、35卷迦叶菩萨品**

若言众生悉有佛性,是如来随自意语。

何谓:或言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言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言佛性,一阐提与善根者二人俱有;或言佛性,一阐提与善根者二人俱无?

何谓不应难言一阐提人定有佛性、定无佛性?

325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何等人将沉没于三恶道中?

326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何等修施修戒之善人,还会常没三界六道轮回之中?

何等四善之事,将获恶果?

327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闻《大涅盘经》虽有所信,但信不具足?

何为正信?何为邪信?

何为施不具足?

328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何谓智不具足?

329条、35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若能呵责一切有,是人名为如法住?

何为若受世间乐而不放逸者,是人亦名如法住?

330条、36卷迦叶菩萨品*

思觉多者教令数息。

寿、暖、识三法和合名为众生。暖者,一切众生悉皆有之。

331条、36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信心智慧,即是暖法?

何为如是暖法虽是有为有法,还能破坏有为有法,是故能为无漏道相?

332条、36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断三结以逆流故名须陀洹?

334条、36卷迦叶菩萨品**

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四圣依何等共法皆出三界轮回?

何为一切凡圣有情身、法、行、果,悉是佛性?

334条、36卷迦叶菩萨品**

何者是一切烦恼不生之因?何者是涅盘了因见因?

何谓“涅盘唯有了因,无有生因。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于涅盘”?

335条、36卷迦叶菩萨品*

阿罗汉与辟支佛因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具足得到彼岸;

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蜜名到彼岸。

何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

336条、36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若有说言一阐提人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染着;若言不得,是名虚妄”?

何为谤三宝何为不谤三宝具体情形主要有哪几种?

有哪两种人能谤佛法僧?

337条、36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佛性者,不名一法、十法、百法、千法、万法”?

何为“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善、不善、无记,尽名佛性”?

为何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

338条、36卷迦叶菩萨品***

涅盘非三世所摄而名为有,虚空亦非三世所摄,何故不得名为有耶?

云何名为非涅盘及涅盘?

云何名为非如来及如来?

云何名为非佛性及佛性?

339条、36卷迦叶菩萨品*

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

340条、36卷迦叶菩萨品****

云何说言佛色身常恒无变,而凡夫色身是无常、苦、空、无我?

341条、36卷迦叶菩萨品***

若人能观烦恼作业罪过,是人作业及受果报俱轻。

为何佛说“若人能观烦恼罪过,知罪过已,是人作业及受果报俱轻”?

如来所得五阴之身为何是常,凡夫所所得五阴之身为何是无常?

如何观烦恼才易断烦恼?

341+36卷迦叶菩萨品****

云何名为欲漏、有漏、无明漏?

无明漏者,不能了知我及我所,不别内外。无明者,即是贪因、瞋因、痴因。

何为“无明漏者,不能了知我及我所,不别内外”?

342条、37卷迦叶菩萨品*

无明愚痴与不善思维,如是二法,互为因果,互相增长。

343条、37卷迦叶菩萨品*

如何观知生诸烦恼的前因?

344条、37卷迦叶菩萨品*

众生一身云何能起种种烦恼?

345条、37卷迦叶菩萨品**

智者云何观于果报?

迦叶菩萨问言:世尊先言有无漏果,云何复言智者断诸果报?

佛为何说“圣道者即空无相无愿,修是道已,能灭一切烦恼果报”?

346条、37卷迦叶菩萨品***

何谓众生身中既有毒草亦有妙药?

347条、37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有烦恼果非烦恼因,是则名为清净梵行?

348条、37卷迦叶菩萨品*

众生因受,而着我、着我所。一切众生所作善恶皆因受。

何为明触?何为无明触?何为非明非无明触?菩萨应断何触?

一切众生若未得正道皆有何等倒想?

何为“众生虽从烦恼而得果报,而是果报若不复为烦恼作因,是即名为清净梵行”?

349条、37卷迦叶菩萨品*

何等法应亲近何等法不应亲近?

令无明生之触,名烦恼触,令明生之触,名解脱触。

350条、37卷迦叶菩萨品**

凡圣皆有想,凡圣之想有何异同?

贪爱六尘之欲易有何等果报?

351条、37卷迦叶菩萨品*

身口二业,既名为业,亦名业果;意唯名业,不名为果。

身口意三业,身口从于意,是故意业为正。

有什么样的行业,将有什么样的果报。

352条、37卷迦叶菩萨品*

十恶法,定在地狱、饿鬼、畜生;十善之业,定在人天。

如何令六道轮回业果灭而不生?

353条、37卷迦叶菩萨品*

三界六道各有何苦,苦从何来?

354条、37卷迦叶菩萨品*

人中有何之苦,苦因是何?

爱与无明有几种?

智者为断爱无明及苦,修八正道。

355条、37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清净梵行?

大涅盘经有何功德?

修大涅盘经者有何功德?

356条、37卷迦叶菩萨品*

大涅盘经有何重要功德?

356+37卷迦叶菩萨品*

有漏之身能作清净梵行,何故有漏之身不得名为清净梵行?

357条、37卷迦叶菩萨品*

成佛的根本从何开始?

众生欲知道与欲证道各以何为根本?

修行者至何境界方名为实?

何为心解脱何为慧解脱?

358条、38卷迦叶菩萨品*

菩萨修习何等十种想,毕竟定得涅盘?

一切色法及非色法悉是无常无我。

359条、38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无我法中有真我?

初发大菩提心者,即有何等殊胜功德?

如来与世人有何重要不同之处?

    360条、38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361条、38卷迦叶菩萨品***

何为生因?何为了因?

何为从了因得故,名为常乐我净;从生因得故,名无常、乐、我、净?

362条、39卷桥陈如品****1/9
   
闻法不离法会看似什么事情都未做,即有不可思议的较大成就,这其中究竟隐含了何等奥妙?

佛法中是否有一念超万劫的奇妙大法?

363条、第39卷桥陈如品*

何为世间四种无?何为涅盘之无?

有贪嗔痴三病烦恼,则无常、乐、我、净涅盘。

364条、第39卷桥陈如品****2/9

凡夫之色是无常,解脱者色常;若观色乃至识是无常者,当知是人将获得常法。

再言,闻佛说法后,不离法会即有不可思议较大成就,即从凡夫外道速成阿罗汉。

365条、第39卷桥陈如品*

已成阿罗汉果者,其灵魂真心佛性,想舍此身即可舍离。他们的色身死亡毁灭非如凡夫一样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自在的。
   
366条、第39卷桥陈如品***

何为“佛性真我,非遍一切处非不遍一切处,非常非无常,不异于一切法,非一非多, 不应说言一切众生同于一我或说一人各有一我”?

368条、第39卷桥陈如品*

若说五阴色身之我是能作者,云何自作苦事?

若说五阴色身之我是常,云何有泡胎婴儿少年壮年老衰等十时别异?

一切众缘所生法,无主宰者无我无自性无定性无定相无常。

世间不见天作业,佛得受果。

369条、第39卷桥陈如品*

佛言:若言一切众生不从因缘获得解脱,那么一切畜生何故不得解脱?

370条、第39卷桥陈如品*

一切法如幻,何为如幻?

一切众缘和合而生之法,悉皆无我无自性无定性,非是众缘,亦不离众缘。

371条、第39卷桥陈如品****3/9

再言,闻佛说法后,不离法会即有不可思议较大成就,即从凡夫外道速成阿罗汉。

佛言: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具足大慢。

何为灭内外入,所生六识名之为常?

何为色受等五阴,非自、非他、非诸众生,远离是法,获得常乐我净?

372条、第39卷桥陈如品****4/9

再言,闻佛说法,离法会五日后,即有不可思议较大成就,即从凡夫外道速成阿罗汉。

佛言:身命,皆从因缘,非不因缘。一切法亦如是。

中阴身以何为因缘而生?

何为“因即五阴,果亦五阴”?

何为众生若不燃火,是则无烟?

373条、第39卷桥陈如品***

何为若有人说世间是常,唯此为实,余妄语者,是名为见,为见所缚?

凡圣皆有见,凡圣之见有何异同?

何为如来能见能说?

374条、第39卷桥陈如品****5/9

再言,闻佛说法后,不离法会即有不可思议较大成就,即从凡夫外道速成阿罗汉。

何谓如来常身非是东西南北?

何为“如来亦尔,所有陈故悉已除尽,唯有一切真实法在”?

375条、第39卷桥陈如品****6/9

再言,闻佛说法,离法会后十五日即有不可思议较大成就,即从凡夫外道速成阿罗汉。

何为若人能远离无明、爱,不作取有,是人则能真实知常与无常?

376条、第39卷桥陈如品*

何为三善三不善法?何为十善十不善法?

若有人能分别清楚何为十善恶法及其相应果报,是人自会渐尽断离诸漏烦恼恶业,而断三界二十五有轮回之苦。

377条、第39卷桥陈如品*

何为三结?何为五下结?何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378条、第39卷桥陈如品**7/9

再言,闻佛说法,离法会后不久即有不可思议较大成就,即从凡夫外道速成阿罗汉。

外道欲来佛教中出家,一般要试用四个月,但亦不必一种。

无论凡夫与二乘及菩萨欲离苦得乐或出三界或成佛,悉皆应修定与慧。

379条、第40卷桥陈如品*

犊子梵志得阿罗汉果后,为报佛恩,当下即示现舍身灭度。

380条、第40卷桥陈如品*8/9

再言,闻佛说法后,不离法会即有不可思议较大成就,即从凡夫外道速成阿罗汉。

毒蛇生已自然食土。

若见不见,五大无情凡圣有情等一切诸法,皆从因缘生,无有自性。

身与烦恼,烦恼与身,谁先谁后?

一切法从因缘有,如是身者从何因缘?

从凡夫之色,欲至贤圣解脱之色,中间需修八正道断诸烦恼。

381条、第40卷桥陈如品**

八正道是否能令众生得尽烦恼得涅盘?

过去世发过无上菩提心者,今世可能忘记,故今世未发者还当续发。

佛法修行人,为何不应轻视怠慢所有人?

382条、第40卷桥陈如品***

于会大众中有无量诸大菩萨,佛何故不选彼等遗嘱大涅盘经,而独选阿难嘱托之?

有何重要疑惑难解之事令阿难问佛两次?

佛在世40余年说法无量,阿难所未闻法,由谁负责流布?

383条、第40卷桥陈如品*

魔王闻佛所说陀罗尼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于魔业。

384条、第40卷桥陈如品***

有一梵志,名须跋陀,其年极老,已百二十,虽得五通未舍憍慢。

宿世有善缘者,相互之间言行容易信听。否则相反。佛亦不度无缘之人。

得五通者,尚不知不见善恶因缘果报具有三世性,不能正解因果报应。

众生现世受苦受乐非全由过去本业所致。

佛为何说令身苦行非是正修?

385条、第40卷桥陈如品****9/9

再言,闻佛说法,不离法会,即有不可思议较大成就,即从凡夫外道速成阿罗汉。

何为涅盘无想?

何为能观诸法实相者,是人能断一切诸有?

诸法实相,名为无相;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实相

实相,亦名法界,毕竟智,第一义谛,第一义空,首楞严三昧。

佛为何说“同样观是诸法实相,不同人去观所得果却不同,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无上菩提”?

              朱礼军  於江苏灌南

             2025  0718 2209

             2025  0721 1855

             2025  0821  1156最后目录定稿

 

 

[←]大涅盘经中的六凡四圣修行道次第论 [→]向全球所有佛弟子庄严宣告
版权所有:朱礼军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108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