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标志
 
会员名: 密 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平民易经》
平民翻译的易经
平民看得懂的易经
平民用得上的易经
交流信箱:pmyj646688@126.com

平民佛经

学佛之人如何正确认识佛性?

2025/5/27 17:15:18

信息内容

如何正确认识佛性

此文简纲

1 何为佛性(灵魂)?;

2 对灵魂(佛性)真实存在的科学认知;

3 人人本具的佛性(灵魂)与其色身之间有何关系?;

4 圣凡佛性(灵魂)在起用时与未起用时有何异同;

5 凡圣二者灵魂(佛性)现世住处能力及下世受身情况有何差异;

6 如何才能避免恶邪小地使用佛性之妙用,与如何才易学会善正大地使用佛性之妙用;

7 如何才能智见或亲见自有佛性(灵魂);

8 如何信解众生人人皆是佛;

9不管何等恶坏之人,若能信自身中有佛性者,是人从此不会再堕三恶道中。

1 何为佛性(灵魂)?

佛性(老百姓称为灵魂),是一切有情身中皆有的一种无形力量,它的基本特点是,其体相是以无相为相非万有相亦非虚空相,其性用是潜藏着无量智慧神通功德、能起心动念记忆思维、能生能灭有情无情色非色世出世间等一切法一切相、一切法一切相依它而生而存、它不依一切法一切相而生而存、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一切相一切行、它非是一切法一切相亦不离一切法一切相、是无相而又能无所不相之物;

其体相与性用皆是无始本有且无终常存不灭不变、处一切身一切处一切界一切时一切世中无能毁坏灭失它无能染污丑陋它、凡圣皆有且等同无二无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善用者下生后生后后生得善报身心,如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身心,不善用者下生后生后后生得不善报身心,如得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身心,乃至极愚痴者化为土木金石等无情物;

一般凡夫因未修佛法圣道未断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心被诸烦恼所覆蔽虽时时处处在用,但于佛性的体相性用相关义理是不知不信不解不见,隔世就忘前世一切行作,不知不信自有永恒不死的真实生命无相佛性存在,圣者因修佛法圣道能断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心无诸烦恼覆蔽能于佛性的体相性用相关义理是亦知亦信亦解亦见,能隔世不忘前世一切行作,知信自有永恒不死的真实生命无相佛性存在。

2 对灵魂(佛性)真实存在的科学认知

现在全球已有上百个国家都在研究灵魂(佛性)现象(注:灵魂在佛教中称名为佛性、自性、真心、妙心、真我、灵知、妙觉、真如等),经近百年来的科学研究,绝大部分参与此项目研究的科学家们,都毫无异议的承认无形的灵魂是存在的,且存在着部分人畜轮回转生及再生人转世与濒死者灵魂出体又回入身体的客观事实,主要研究手段、方法、对象、内容有以下几种:

1濒死近死之人的灵魂出体又回入身体现象的研究,灵魂出体后能看到他当时身体五官根本看听不到的人事物,全球已有十几万真实案例;

2对修学甚深禅定者灵魂出体现象的研究;

3对具有先天特殊业力者灵魂出体现象的研究;

4用催眠术令被催眠者说出过去世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可查验的历史情况,然后进行调查取证的研究;

5对再生人记得自己前世做人情况的跟踪调查研究;

6对其他鬼神灵魂附于人体现象的研究;

7对少部分人白天或夜晚见鬼及录相头行车仪拍摄到肉眼看不见的鬼神现象的研究,及对人病老近死时会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鬼神现象的研究;

8通过特殊先进录音录相设备,对无形阴界与有形阳界两界生命可以进行少量言语沟通现象的研究;

9对借尸还魂现象的研究;

10对无眼可以识字,焦种可以生芽,空中可以出物,身体可以穿墙而身墙不坏等超自然规律的特异功能现象的研究;

11对各种杀生邪淫不孝父母等作恶所带来的不同寻常的苦恶果报的研究;

经查,目前网上与此类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钟茂森博士的因果轮回科学证明视频,共六集每集约一小时,其内容比较全面科学,建议初学佛者当认真多看几遍,只有真正认同灵魂是存在的且是永恒的及善恶行为因果报应规律是横遍十方竖贯三世的,我们才有修学佛法的必要,因为佛法是讲三世因缘果报法则的,是为永恒灵魂净化得福得慧得力而修学的;

2网上有多部有关不同再生人于现在世尚存在的视频,这是一种很客观地可以证明灵魂不灭永恒的事实,学佛人亦应多看一看,或去就近调查验实;

3网上有多部由现代摄像头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灵异事件视频与相关文章,可以证明在我们肉眼不见的空间中,确实存在着鬼神等其他常人所谓无形的生命形态;

4网上各种研究讲述善恶因果报应规律的视频及相关文章

学佛人对灵魂(佛性)的永恒存在与三世善恶因缘果报规律必须学明白搞清楚,这两个问题若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仍有犹疑,学习佛法就没有了客观力量与客观规律的事实依据与理论依据,如果没有未来世及善恶行为三世因缘果报法则,我们此生还有什么必要去修来生去学佛法,平时应注意对身边有关“有前世记忆的再生人、灵魂能出体者、被不明幽灵附体者、或被已故亲人熟人灵魂附体者、死而复活有过灵魂出体后又回入身体的濒死体验者”等客观事例进行观察思悟,以上所说的这些现象,虽然不像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事物那么可以经常看听到觉察到,但他确实有少量的客观事例存在,这样我们就不能再随便地去否定佛经中所说的灵魂(佛性)不死永恒常存的客观事实及善恶行为三世因果报应的规律,不能再随便地去说佛教是迷信的宗教。

3 人人本具的佛性(灵魂)与其色身之间有何关系?

    对我们这个地球人来讲,人人本具众生本具的与佛无二的无相真心佛性,在中国老百姓那里称为灵魂,此是真我亦名真佛,此真我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五蕴色身之中与身融一,真我与真心、佛性、真佛、灵魂是名异而义同,真实观佛正确观佛,不是观佛的相好庄严辩才智慧行住坐卧戒行威仪神通功用等诸外在的相好胜用,而是要去观无形无相无色无声无行无味无香无觉无知无受无念的真心佛性,平时一般人所说的我,是指活着的五蕴色身肉身,此是假我;平时我们身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现起所生起的行住坐卧、举手抬足、扬眉瞬目、说笑玩乐、思张想你、打张抱李、取此舍彼、造车作文、睡觉起床等等功用,皆是由身中那无形无相的真心佛性之真我生起各种念头去指挥身体六根而发起的,真我时时处处不离我们身体,六根所表现出来的见色闻声觉触知法嗅香尝味的功用,就是我们身中无形佛性真我所潜藏功用的外在表现,佛与大菩萨等圣者们六根可以互用,无眼可以视见一切,无耳可以听声,无意根亦可思维,无身亦能有触受,无鼻也能嗅香,无舌也能尝味,我们凡夫绝大部分人不能互用,现实中有极少数人无眼能够识字,无嘴也能说话;

真我是假我的幕后无形主人,假我是由真我妄想妄思妄念而妄现妄生妄造妄变出来的,假我的特点是无常危脆不坚不实病多健少苦多乐少,有形假我对我们地球人而言其寿命是短暂的不过百年而已,色身假我是佛性真我的临时住所,在无尽的六道轮回中这个假我是经常会换形的,有时受人形有时受天形有是受地狱形有时受畜生形有时受饿鬼形有时受阿修罗形,无形真我的生命,是过去有过无量亿年未来还有无量亿年,是不可用数字进行计说的,是无始无终无生无灭的,是本有永恒不坏不失不变的。

人人皆有与佛无二的无形真我,具有与佛等同的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光明无量寿命,学佛之人当应先把真假我义理及其两者关系搞明白,对假我色身所需所欲,可以去随缘劳作获取一些基本生活所需,要把各种欲望所需所求的种类降到最少与把相应种类的所需数量再降到最低,不应为假我之色身所需所欲,而去攀缘贪爱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之欲乐造诸恶业,令真我随顺恶报身展转于现世及未来世六道中,在六道中的三恶道受诸大苦无有穷尽。

众生于三界六道轮回不息苦长乐短苦多乐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随佛学不随明师学不随佛法学而不识不明真假我(也就是佛在楞严经中所说的,无量众生皆因不识本心而妄造杀盗滛等诸恶业,无量劫受此轮回不得真净),若识真假我从此离恶道,若去假我执从此出轮回。

     由上可知,一切心法一切色法一切相一切事一切行一切物一切有情一切日月星晨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金石水火风空微尘、一切人仙道天神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道等六凡道众生的身法行果及其所住世界、一切阿罗汉独觉菩萨及佛等圣者的身法行果及其所住世界,从本质上来讲,皆是真心佛性起念妄想妄思展转动续所生所现所变所见的虚妄相,凡夫愚痴者见为实有,佛等圣者见无,此理犹如眼有翳病者所见的空中花,病眼者见空中有花,健眼者见空中无花,实际是空中本无花,凡夫愚痴者如同病眼者见有不见无、执有亦执无、忧有亦忧无,佛等圣者如同健眼者见有亦见无、不执有也不执无、不忧有亦不忧无,由此当知一切法一切相皆非实有不可取不可执不可着不可得无可分别无可戏论,于如是法若有所取有所执有所着有所得有所愿求,我们的身心即有挂碍即有恐怖即不得自在。

     诸有情及绝大多数人,因不了解诸法实相是空无所有无自性无定性无定相,皆是唯心所现的虚妄相是非实有是不可得的,不了解有情无情等一切法的无相真如法性佛性是性相常住不坏不失无有变异平等无二无别的,是一切法出生处依归处,不了解有情的无相佛性是无量寿的是本心是真我,不了解有情的有相色身肉身是假我短寿的。

从而忘失诸法实相皆非实有,而误认为万法是实有执为实有追逐不舍; 忘失诸法真如无别,而误认为万法相有异、性亦有异,执着万法有异,而去论是论非、论好论坏、论丑论俊、论得论失、论善论恶、论利论害、论强论弱、论败论胜、论优论劣、论苦论乐;

忘失本心真我,而误认为五蕴色身肉身是真我,爱着此身贪生怕死,误认为今身之前无身、今身之后亦无身,误把今身百年当作生命寿命的全部,认为今身死灭后什么也没有,从而为了满足这个色身假我的种种欲望需求,内贪五蕴六根色身肉身,外贪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及五大地水火风空等身体所依所需外事外物外人外境,而去追逐权力钱财名闻利养淫欲饮食衣饰住用技艺娱乐遊玩等等六尘欲乐、妄造杀盗淫贪嗔痴慢妒等诸多恶业,由造恶业故,而妄受六道轮回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弃不去五阴炽盛等诸大苦不能自脱,菩萨见此怜悯彼等故,发菩提心应化来到人间行菩提行,助令彼等解了此理,依此理行解脱生死轮回大苦。

4 圣凡佛性(灵魂)在起用时与未起用时有何异同

    我们人人本具一切众生本具的无形无相与佛无二的真心佛性,是体相真空,本自清净无能染污本无动摇的,而其性用不空,是本具潜藏无量神通无量智慧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道德无量功德的,是能生能造能现能变一切物一切法能行一切事一切法的,并且这些无量无边功德,不论在圣在凡、学与不学、修与不修都是无增无减无益无损的,真心佛性如是体相性用,是无始本具的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的,是无终恒常永住不坏不退不失不转无有变异无动无摇的,非因缘所生法无因无果,如是体相性用一切凡圣恶善之人一切善恶之法,皆不能令之或损或益或生或灭或成或坏或退或转的,是圣贤凡夫平等无二的。这是佛菩萨等诸圣贤们的真心佛性与我们凡夫的真心佛性相同的方面。

    以上所说的真心佛性如是体相性用,虽然说是本无动摇永无动摇无可扰乱,这是针对真心佛性皆未动念皆未起用时而言的。

圣凡佛性若各自开始起心动念起用,则有会用与不会用之别,会去正善大地使用其潜在妙智妙用者,名为佛性未被扰乱,能得此生或下生后生大善妙好的身心之报,不会去正善大地使用其潜在妙智妙用者,名为佛性受了扰乱,则得此生或下生后生小恶劣差的身心之报。

5 凡圣二者灵魂(佛性)现世住处能力及下世受身情况有何差异

    凡夫灵魂正常被我们的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妄心束缚迷惑在活着的五蕴色身之中,出入不得自在,少部分人濒死近死或熟睡无梦时或有特殊业力或深修禅定时其灵魂会出体,身体死时灭时灵魂必然出体,一般人灵魂在刚出体不长的时间内,此时死者才知自己的身体会死灭,而灵魂不会死灭的,并且知晓灵魂有诸多神通功用,此时才知灵魂是永恒的、自己实际并未死,但阴阳两界业报不同无法交流,想告诉活着的亲人自己实际未死,自己此时虽有言说,但亲人也听不到,由于平时不学佛法,无有佛法智慧引导及造诸恶业或造诸不净善业,灵魂则会被恶业力或不净善业力被迫牵引到鬼畜人天等道受身,绝大多数人死后的灵魂,是被牵引到饿鬼畜生地狱等恶道中受诸苦身千万亿年不能自脱,不想生也得生不想死也得死、不想丑也得丑不想俊也得俊、不想短寿也得短寿不想长寿也得长寿、不想去也得去不想来也得来,于生死丑俊长寿短寿来去不得自在;佛等圣者们灵魂则非住色身内亦非住色身外,出入自在可以遍十方无量世界一切法一切处、于一切物一切相一切法一切身无碍自在、欲生则生欲死则死、欲丑则丑欲俊则俊、欲长寿则长寿欲短寿则短寿、欲来则来欲去则去、欲现身即现身欲隐身即隐身,于生死丑俊长寿短寿来去隐身现身自在无碍,神通广大无量无边不可具说。

    6 如何才能避免恶邪小地使用佛性之妙用,与如何才易学会善正大地使用佛性之妙用

    众生灵魂佛性与佛等圣者灵魂佛性其体相性用,在不起用时大家都一样,都潜藏着无量智慧神通功用无形无相无为无有一切,异在开始发起功用时则各各不同,此理犹如人人熟睡无梦之时空间时间日月星晨、世间万物有情无情一切皆无,此时是圣凡无二,但人人若醒来时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则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凡夫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皆是从利己身心利亲身心出发,生出的都是一些有所得有所住、有所依有所执、有所着有所缘、有所取有所舍利己利亲的愚痴自私恶用邪用小用,这就是不会使用自有灵魂佛性之妙用者,此如轮回六道中的凡夫众生;

或以无五阴身我执之心,仅为自解脱而发起出离三界不受轮回的身口意行者,生出的都是一些自利小善偏正的小用,这些只是少许会使用自有灵魂佛性之妙用者,此如声闻独觉小乘者们; 

而佛菩萨圣者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皆从离一切相无所住无所依无所得、无所取无所执无所着、无他愿求无所缘无限量、平等无分别无诤无戏论、广大恒常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皆成佛道之心出发,生的都是些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正用善用大用,这才是真正会使用自有灵魂佛性之妙用者,此如诸佛诸菩萨等行大乘者们。

    我们凡夫二乘与佛菩萨等圣者们,虽然其灵魂佛性皆是无形无相本具无量功德能生善恶等一切幻法,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恒常不坏不失不变、本自清净无能染污、本具大定无能动摇无二无别,其潜在的体相性用相同,但我们凡夫未学会使用她的方法,而诸佛等圣者们是已学会大善使用她的方法者。

    此事此理如同人人都各拥有一台形质相同的宝琴,未学会弹琴方法者,用琴时弹出的都是噪音刺耳之音,此如同凡夫及小乘之人未学会大善使用灵魂佛性妙用的方法,使用她时出的都是些邪用恶用偏用小用中用;学会弹琴方法者,用琴时弹出的都是妙音悦耳之音,此如佛菩萨之人已学会大善使用灵魂佛性妙用的方法,用她时起的都是正用善用大用。凡夫佛性一般是随自生五阴身及五阴身所需人事物等诸法转动而转动,圣贤佛性不仅不随诸法转动而转动,还能转变诸法。

    7 如何才能智见或亲见自有佛性(灵魂)

    人人本具众生本具与佛无二的灵魂佛性,虽非因缘法所生所造所作无因无果,但亦非无因缘而能自显自现自见,此事如金在矿及金出矿,金在矿中金是本有非因缘法所生无因无果,但金子若要从矿中出来显现,就需要有采矿入炉火烧匠工捶打等冶炼因缘才能去渣出显,此处金如佛性,渣石如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习气,冶炼因缘如修学五戒十善六度等诸佛法,众生虽本有佛性但不除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习气,则不能自见佛性不能开启佛性正大善妙之用,要想见自佛性及开启佛性正大善妙之用,就要去修学六度等诸多佛法,除去贪嗔痴慢妒等诸多烦恼恶业习气,即可得见。

    烦恼如石佛性如金,佛与众生皆有等质等量的金子,众生佛性被贪嗔痴慢妒等烦恼习气所覆蔽,虽有佛性但因未去烦恼而无大用,如等质等量的金子仍在大量的矿山石中未去渣石而无大用;佛之佛性已去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恶业习气覆蔽已显大用,如等质等量的金子已去了众多渣石已出矿已成为纯金已有大用,所以说佛如纯金众生如金矿石,两者是外相异外用异而性不异质不异。金若出矿不复为矿,如凡夫一旦修行成佛不会再退为凡夫。

另外圣凡佛性虽然本有无二永恒同在,非因缘所生法,但凡夫因不学不修佛法而不知不见不会用未显会用,二乘人与地前菩萨有少修学知见少分会用少分,地中大菩萨有多修学能知能见能用多分,地上等觉妙觉菩萨圆满修学六度去尽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恶业习气垢秽,是全知全见全会用全显大用。

此理即如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言“凡圣佛性犹如同一明月,久远成佛,名无量寿亦名决定王如来,此久远佛虽本常在虽今常在虽未来亦恒常在,但因学与不学修与不修而有知与不知见与不见用大用小之凡圣差别。凡夫未知见,暗如晦月轮;地前诸菩萨,光如朔月等;地中大菩萨,明如弦月成;地上觉菩萨,圆如望月满

见自佛性,有智见与亲见之分。“智见佛性”,即通过随佛随法随明师听闻学习看经学习后,知晓何为佛性,知晓自有佛性,知晓人人及其他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知晓佛菩萨也有佛性,知晓自己人人及其他一切有情众生佛性与佛菩萨佛性无二无别等等有关佛性义理,能如是知及信受即是智见佛性,其方法就是通过听闻佛经看阅佛经的方法就可轻松做到;“亲见佛性”,即通过布施持戒忍辱或修禅定断除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恶业习气、来开法性眼亲见佛性来明见有关佛性体相性用等诸义理功德。

有关佛性义理,主要即是此处所言的诸多义理,把此处有关佛性义理搞清楚了并予信受,即是智见佛性者、亦名为知见佛,佛在《大涅槃经》言“相貌见佛性虽非亲眼见了了见但亦非虚妄,所知慧与亲眼见了了见所知慧等同,虽在凡夫位却已具佛眼已具佛究竟慧”。所以随佛随法随明师学后所成的智见佛性与开法性眼亲见佛性者所知的智慧是等同的,即可得佛授成佛记,必定将成果满佛。如佛在《大涅槃经》中言:善男子,一切世间不知不见不觉佛性,若有知见觉佛性者,不名世间,名为菩萨。

因此得成智见佛,也很重要,且对一般佛弟子及一般学佛人则更重要,因为一般人若不随佛随法随明师学,而想去通过布施持戒忍辱或修禅定断除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恶业习气、来开法性眼亲见佛性来明见有关佛性体相性用等诸义理功德,或受佛明师持花不语默示等方式方法令弟子自己悟入来亲见佛性来明见有关佛性义理功德,那是千亿万年都难有一二之人能够做到的,也就如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言的四种见性步入心性道的方法(或听理入,或禅定入,或因缘入、或持示入),其中走听理这种方法来知见此道入此道最快最准,因为这是佛在未成佛前因地花了无量亿年所修所证的究竟真理,如今已成佛,是十法界中无上之圣者,现在由他直接传达给我们的智慧当然最快最准。

所以真学佛者,于此问题应多入经藏多加思维体悟,道路方法选对了,才会能又快又稳地到达目的地。平时我们持戒抄经念佛禅坐布施讲经说法听经闻法还照样去做,但前提是一定要先把有关诸法实相诸法真如法性佛性义理修学清楚,再去随缘随力做些其他六度万善,否则整天在六度万善等诸外在事相上转悠下苦功,千亿万年也难入心性大道。

就如佛在《大般若经》中言,一菩萨若以无所得无限量无分别无他愿心一日修学六度所得福德功德,远胜另一菩萨恒河沙数劫以有所得有限量有分别有愿求心去修学六度万善所得福德功德,因为有关诸法实相及诸法真如法性佛性之理“无可得无限量无可分别无可愿求”是行一切六度万善的向导,没有向导或向导选错了,路走错走反了,何时能到达目的地; 

亲见佛性的根本方法,不是持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与行万善那么简单,而是要行梵行。何为梵行及行梵行?梵行,非梵天之行,也非断婬欲行,梵行名为清净行如来行;行梵行,即是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无所愿求无所住无所缘无所依无所执无所着无限量无诤无分别平等广大心,去广行恒行六度万善普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之行。

此梵行,即是《大般若经》中所说的清净六度万行,是与诸法实相义理及诸法真如法性佛性义理相应之行,即是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相应之行。又如《大涅槃经》中佛言:“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即菩萨止恶扬善之诸行必须要以诸法实相义理及诸法真如法性佛性义理为先导,既要知诸法实相是空无我,又要知诸法及一切五阴有情身中皆具不空有我之真如法性佛性,方能开法性眼亲见佛性。

亲见佛性,要通过明悟诸法实相及诸法真如法性佛性之理,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无他愿求、无所住无所着、无所执无诤、平等无分别、无限量广大心,去止恶行善行诸梵行才可开清净天眼法性眼亲眼得见自心佛性;或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无他愿求、无所住无所着、无所执无诤、平等无分别、无限量广大心、大慈大悲心,去修禅定开清净天眼法性眼亲眼得见自心佛性;或依佛持花不语默示令见视者自悟佛性自见佛性。下边是佛在诸经中所言的有关智见与亲见自心佛性的经文,供学习见性之法者参考。

    如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言:修行人欲入诸佛精要秘密法门见性道,其方法主要有,听理入,禅定入,因缘入,持示入;又言,得见是心,非在言教理诲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注:“以心示中”,即是以心示现中道“诸法实相及真如法性佛性之理”,既能行空无我之法又能行有我不空之法,既不住着世间幻有亦不住着二乘者的偏空无为,以无所住心恒行广行六度万善无缘大慈大悲之愿),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缘熟时凡夫即见,有此法故,传佛道象不结于末世。

《大般若经中》言:修行人要亲见真如佛性,须行诸梵行开清净天眼方得亲见;在《大涅盘经》《佛说如来藏经》《圆觉经》《楞严经》等多部大乘经典中言:修行人要亲见真如佛性,当持戒清净去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恶业习气方得亲见。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佛言:【摩诃迦叶,七佛所说,无有异路,诸佛成道,无有异法,唯以明见自己一心形相性理,即成佛耳。若有他法令成佛者,即是天魔波旬邪法。 迦叶当知,我座菩提树下,降魔成等正觉,当于其时,尽见心形,尽见心理。我见心体,如月轮形。诸佛出现,即授印证,令我成佛。】

《大涅盘经》中佛言:【善男子,道与菩提及涅盘,亦有亦常,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以其有故,一切菩萨了了见知。善男子,见有二种:一、相貌见,二、了了见。云何相貌见?如远见烟名为见火,实不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如见树叶便言见根,虽不见根亦非虚妄;如人遥见篱间牛角便言见牛,虽不见牛亦非虚妄;如见女人怀妊便言见欲,虽不见欲亦非虚妄;如见身业口业便言见心,虽不见心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云何了了见?如眼见色。善男子,如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菩萨摩诃萨了了见道、菩提、涅盘亦复如是。】注:“道、菩提、涅盘”,与佛性皆是名异而义同。“相貌见”:即相当于随佛随法随明师学习后,对自心佛性具何义理的知晓,相当于依所知慧而推理认定信解自心佛性的客观存在不虚妄,也就如《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说的知见佛性,亦名闻见佛性。“了了见”:是指菩萨修行已成就清净天眼,以此眼可亲见自心佛性,亦名亲见眼见佛性。

《大涅盘经》中佛言:【善男子,见有二种: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如于掌中观阿摩勒果。一切众生乃至九地菩萨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当修十二部经。

《大涅盘经》中佛言:【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善男子,不见中道者,凡有三种:一者定乐行,二者定苦行,三者苦乐行。定乐行者,所谓菩萨摩诃萨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虽处阿鼻地狱,如三禅乐。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谓声闻缘觉,声闻缘觉行于苦乐作中道想,以是义故,虽有佛性而不能见。】

《楞严经》中佛言:【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富饶,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注:“歇”:指的是心中放下对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的虚妄分别执着攀缘的无明愚痴心行,即放下不识诸法实相诸法真如法性佛性的无明愚痴心行。“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放下这些世间、业果、众生的虚妄分别执着攀缘,我们的心就会自然清净下来,无想无思无念无喜无忧无有牵挂,这就是我们的菩提真心本来面目,就能见自本心佛性,就得解脱自在,就能周遍法界。“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指佛性菩提是人人自有本具的,有与佛一样的无量智慧神通功德,但世人不随佛学不随法学不随明师学,故不知不觉不见此为何物有何大用如何去用。

《僧伽吒经》中言:【一切勇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行梵行者甚为稀有。佛告一切勇,如是,善男子,梵行难得,若行梵行,若昼若夜常见如来,若见如来,临命终时其心不怖,不受胎生无复忧恼,不为爱河之所漂没。】注:“行梵行”:梵行亦名为清净行如来行,行梵行即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无他愿求、无所住无所着、无所缘无所依、无所执无诤、平等无分别、无限量广大心,去广行恒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万善,普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之行。此处梵行非梵天之行,亦非断婬欲行,是《大般若经》中所说的清净六度万行,是与诸法实相义理及诸法真如法性佛性义理相应之行。

8 如何信解众生人人皆是佛

    其实人人皆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因为真正的佛指的是无形无相的佛性,不是佛的相好庄严色身,而佛性是圣凡平等无二的,由平等无二的佛性所变现出来的不同色身,其本性仍然是平等无二的,当然可以统称为佛性生身,简称佛身。

如无量人各有一块等质等量之纯金,有的拿它做成猫、人、狗、鬼神、仙天、龙地狱等众生身相,有的做成声闻独觉等贤者身相,有的做成佛菩萨等圣者身相,如是身相形状虽然各异,但其性其质仍皆是同质同量之金,仍可统称为金身。

只不过会正善大地去使用灵魂佛性妙用者,假名为大佛;不会或略会正善大地去使用灵魂佛性妙用者,假名为小佛中佛;小佛中佛大佛仍然都是佛。

此即如佛在《圆觉经》中所说的“众生本来成佛,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亦如《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言的“众生正诸佛,生死自涅盘三世永一世”;亦如佛在《僧伽吒经》中言“尔时,诸天于虚空中当如来上雨众妙花,念佛如来于其自身起佛身想。无量百千诸天子以华散佛作如是言,得大利益,沙门瞿昙真是世间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于如是等众生渐具方便,说一善语得离生死。 尔时,药上大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诸天子,何因缘故作如是语,现诸神通善赞如来。佛告药上,善男子,彼诸菩萨不赞叹我,自赞其身,以其自身坐法王位,以其自身坐于法座,以其自身放法光明,诸佛所护,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说法”。

 9 不管何等恶坏之人,若能信自身中有佛性者,是人从此不会再堕三恶道中

佛在《大涅盘经》中言:若一阐提信有佛性,当知是人不至三趣。(注:即若有众生,不管其人有多坏恶,只要他能少许明悟一些佛性之理后,能信自己身中有佛性者,是人从此不会再堕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中。一阐提:是指诸恶皆作,诸善不作,不信佛语,诽谤毁坏大乘正法者;三趣:是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                                  

朱礼军 于江苏灌南 整理 202505271050


[←]免费赠送平民佛经电子书稿一部八万余字 [→]修行人如何才易脱凡入圣?
版权所有:朱礼军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108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