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标志
 
会员名: 密 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平民易经》
平民翻译的易经
平民看得懂的易经
平民用得上的易经
交流信箱:pmyj646688@126.com

平民佛经

4佛法中的高级智慧

2023/5/21 9:24:42

信息内容

佛法中的高级智慧

真学佛者欲想再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还应搞清凡夫们的佛性与佛菩萨圣者们的佛性有何异同

本文纲要

1 圣凡佛性在起用时与未起用时有何异同

2 凡圣二者灵魂现世住处能力及下世受身情况有何差异

3 何为凡夫痴者,何为佛菩萨大乘者,何为声闻独觉小乘者

4 如何才能避免恶邪小地使用佛性之妙用,与如何才易学会善正大地使用佛性之妙用

5 如何才能亲见自有佛性

6 如何信解众生人人皆是佛

7 学佛关键是要同时具足佛之究竟正见与佛之究竟大愿,这样可以付少得多付小得大,实现一念超万劫一日超亿劫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德功德

8 佛为什么极积鼓励劝导佛弟子要发大愿,佛之大愿有何隐奥之义

9 菩萨求趣无上菩提,不应有时间设限速求之想,不应厌怖生死与着二乘人寂静之乐,不应有速尽烦恼之想,常住世间学一切法,视烦恼及反境界于己有大恩德如佛敬待

真学佛者在了解上述佛法中的初中两级智慧后,若欲想再进一步更上一层楼,则应搞清凡夫们的佛性与佛菩萨圣者们的佛性有何异同。

1、圣凡佛性在起用时与未起用时有何异同

    我们人人本具一切众生本具的无形无相与佛无二的真心佛性,是体相真空,本自清净无能染污本无动摇的,而其性用不空,是本具潜藏无量神通无量智慧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道德无量功德的,是能生能造能现能变一切物一切法能行一切事一切法的,并且这些无量无边功德,不论在圣在凡、学与不学、修与不修都是无增无减无益无损的,真心佛性如是体相性用,是无始本具的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的,是恒常永住不坏不退不失不转无有变异无动无摇的,非因缘所生法无因无果,如是体相性用一切凡圣恶善之人一切善恶之法,皆不能令之或损或益或生或灭或成或坏或退或转,圣贤凡夫平等无二。这是佛菩萨等诸圣贤们的真心佛性与我们凡夫的真心佛性相同的方面。

    以上所说的真心佛性如是体相性用,虽然说是本无动摇永无动摇无可扰乱,这是针对真心佛性皆未动念皆未起用时而言的,若各自开始动念起用,则有会用与不会用之别,会去正善大地使用其潜在妙智妙用者,名为佛性未被扰乱,不会去正善大地使用其潜在妙智妙用者,名为佛性受了扰乱;

    2、凡圣二者灵魂现世住处能力及下世受身情况有何差异

    凡夫灵魂正常被我们的贪嗔痴慢妒等烦恼妄心束缚迷惑在活着的五蕴色身之中,出入不得自在,少部分人濒死近死或熟睡无梦时或有特殊业力或深修禅定时其灵魂会出体,身体死时灭时灵魂必然出体,一般人灵魂在刚出体不长的时间内,此时死者才知身体会死灭,而灵魂不会死灭的,并且知晓灵魂有诸多神通功用,此时才知灵魂是永恒的、自己实际并未死,但阴阳两界业报不同无法交流,想告诉活着的亲人自己实际未死,自己此时虽有言说,但亲人也听不到,由于平时不学佛法,无有佛法智慧引导及造诸恶业或造诸不净善业,灵魂则会被恶业力或不净善业力被迫牵引到鬼畜人天等道受身,绝大多数人死后的灵魂,是被牵引到饿鬼畜生地狱等恶道中受诸苦身千万亿年不能自脱,不想生也得生不想死也得死、不想丑也得丑不想俊也得俊、不想短寿也得短寿不想长寿也得长寿、不想去也得去不想来也得来,于生死丑俊长寿短寿来去不得自在;佛等圣者们灵魂则非住色身内亦非住色身外,出入自在可以遍十方无量世界一切法一切处、于一切物一切相一切法一切身无碍自在、欲生则生欲死则死、欲丑则丑欲俊则俊、欲长寿则长寿欲短寿则短寿、欲来则来欲去则去、欲现身即现身欲隐身即隐身,于生死丑俊长寿短寿来去隐身现身自在无碍,神通广大无量无边不可具说;

    3、何为凡夫痴者,何为佛菩萨大乘者,何为声闻独觉小乘者

    我们因为不学佛法而不知上述诸法实相及真如真心佛性真假我之义理,从而遇人遇事遇物遇境,只会为此色身肉身所需而起杀生偷盗邪淫、恶口两舌妄语绮语、贪嗔痴慢吝啬嫉妒等身口意行,如此之行视为不会去正善大地使用自有本具的真心佛性妙用者,此假名为凡夫者痴者;若有人明悟上述义理又能以离一切相之心无所住无所依无所得无所取无所执无所着无他愿无所缘无限量无诤无分别无戏论广大平等之心,去行饶益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的大悲之愿,如此之行则视为会去正善大地使用自有本具的真心佛性妙用者,此假名为佛菩萨等大乘者;虽有无我执无我所有执无我所需执之智慧,有欲出三界之愿行而无普度众生之大悲愿行,如此之行视为只会去中等使用自有本具的真心佛性妙用者,此假名为声闻独觉等小乘者,另外在《大涅槃经》中言:小乘人在身我与佛性方面,只知色身无我及空,不知身中有我(无相佛性)及不空(佛性有妙用),在佛性成就上佛具足常乐我净四德,小乘人只具有常净二德而不具有我乐二德。

     4、如何才能避免恶邪小地使用佛性之妙用,与如何才易学会善正大地使用佛性之妙用

    众生真心佛性与佛等圣者真心佛性其体相性用,在不起用时大家都一样,都潜藏着无量智慧神通功用无形无相无为无有一切,异在开始发起功用时则各各不同,此理犹如人人熟睡无梦之时空间时间日月星晨、世间万物有情无情一切皆无,此时是圣凡无二,但人人若醒来时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则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凡夫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皆是从利己身心利亲身心出发,生出的都是一些有所得有所住、有所依有所执、有所着有所缘、有所取有所舍利己利亲的愚痴自私恶用邪用小用,这就是不会使用自有真心佛性之妙用者,此如六道凡夫者;

或以无我执之心仅为自解脱而发起出离三界不受轮回的身口意行者,生出的都是一些自利小善偏正的小用,这些只是少许会使用自有真心佛性之妙用者,此如声闻独觉小乘者们; 

而佛菩萨圣者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皆从离一切相无所住无所依无所得、无所取无所执无所着、无他愿无所缘无限量、无分别无诤无戏论广大平等利益一切有情之心出发,生的都是些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正用善用大用,这才是真正会使用自有真心佛性之妙用者,此如佛菩萨等行大乘者们。

    我们凡夫二乘与佛菩萨等圣者们,虽然其真心佛性皆是无形无相本具无量功德能生善恶等一切幻法,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恒常不坏不失不变、本自清净无能染污、本具大定无能动摇无二无别,其潜在的体相性用相同,但我们凡夫未学会使用她的方法,而诸佛等圣者们是已学会使用她的方法者。

    此事此理如同人人都拥有一台形质相同的宝琴,未学会弹琴方法者,用琴时弹出的都是噪音刺耳之音,此如同凡夫及小乘之人未学会使用真心佛性妙用的方法,使用她时出的都是些邪用恶用偏用小用中用;学会弹琴方法者,用琴时弹出的都是妙音悦耳之音,此如佛菩萨之人已学会使用真心佛性妙用的方法,用她时起的都是正用善用大用。凡夫佛性是随诸法转动而转动,圣贤佛性不仅不随诸法转动而转动,还能转变诸法;

    5、如何才能亲见自有佛性

    人人本具众生本具与佛无二的真心佛性,虽非因缘法所生所造所作无因无果,但亦非无因缘而能自显自现自见,此事如金在矿及金出矿,金在矿中金是本有非因缘法所生无因无果,但金子若要从矿中出来显现,就需要有冶炼因缘才能去渣出显,此处金如佛性,渣石如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习气,冶炼因缘如修学六度等诸佛法,众生虽本有佛性但不除贪嗔痴等诸烦恼习气,则不能自见佛性不能开启佛性大用,要想见自佛性及开启佛性大用就要去修学诸多佛法除去诸多烦恼习气。

    烦恼如石佛性如金,佛与众生皆有等质等量的金子,众生佛性被贪嗔痴慢妒等烦恼习气所覆蔽,虽有佛性但因未去烦恼而无大用,如等质等量的金子仍在矿石中未去渣石而无大用;佛之佛性已去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习气覆蔽已显大用,如等质等量的金子已去了渣石已出矿已成为纯金已有大用,所以说佛如纯金众生如金矿石,两者是外相异外用异而性不异质不异。金若出矿不复为矿,如凡夫一旦修行成佛不会再退为凡夫。

另外圣凡佛性虽然本有无二永恒同在,非因缘所生法,但凡夫因不学不修而不知不见不会用未显会用,二乘人与地前菩萨有少修学知见少分会用少分,地中大菩萨有多修学能知能见能用多分,地上等觉妙觉菩萨圆满修学六度去尽贪嗔痴慢妒等诸烦恼习气垢秽是全知全见全会用全显大用。

此理即如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言“凡圣佛性犹如同一明月,久远成佛,名无量寿亦名决定王如来,此久远佛虽本常在虽今常在虽未来亦恒常在,但因学与不学修与不修而有知与不知见与不见用大用小之凡圣差别,凡夫未知见,暗如晦月轮;地前诸菩萨,光如朔月等;地中大菩萨,明如弦月成;地上觉菩萨,圆如望月满

见自佛性,有智见与亲见之分。“智见佛性”即通过随佛随法随明师听闻学习看经学习后,知晓何为佛性,知晓自有佛性,知晓人人及其他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知晓佛菩萨也有佛性,知晓自己人人及其他一切有情众生佛性与佛菩萨佛性无二无别等等有关佛性义理,能如是知及信受即是智见佛性,其方法就是通过听闻佛经看阅佛经的方法就可轻松做到;

有关佛性义理,即是本经第二章与第三章中所言的诸多义理,把这两章中有关佛性义理搞清楚了,即是智见佛,佛在《大涅槃经》言“相貌见佛性虽非亲眼见了了见但亦非虚妄,所知慧与亲眼见了了见所知慧等同,虽在凡夫位却已具佛眼已具佛究竟慧”。所以随佛随法随明师学后所成的智见佛性与亲见佛性者所知的智慧是等同的,即可得佛授成佛记,必定将成果满佛。如佛在《大涅槃经》中言:善男子,一切世间不知不见不觉佛性,若有知见觉佛性者,不名世间,名为菩萨。

因此得成智见佛,也很重要,且对一般佛弟子及一般学佛人则更重要,因为一般人若不随佛随法随明师学,而想去通过持戒行诸梵行或修禅定来亲见佛性来明见有关佛性义理,或受佛明师持花不语等方式方法令弟子自己悟入来亲见佛性来明见有关佛性义理,那是千亿万年都难有一二之人能够做到的,也就如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言的四种见性步入心性道的方法(或听理入,或禅定入,或因缘入、或持示入),其中走听理这种方法来见此道入此道最快最准,因为这是佛在未成佛前因地花了无量亿年所修所证的究竟真理,如今已成佛,是十法界中无上之圣者,现在由他直接传达给我们的智慧当然最快最准。

所以真学佛者,于此问题应多入经藏多加思维体悟,道路方法选对了,才会能又快又稳地到达目的地。平时我们持戒抄经念佛禅坐布施讲经说法听经闻法还照样去做,但前提是一定要先把有关诸法实相诸法真如佛性义理修学清楚,再去随缘随力做些其他六度万善,否则整天在六度万善等诸外在事相上转悠下苦功,千亿万年也难入心性大道。

就如佛在《大般若经》中言,一菩萨若以无所得无限量无分别无他愿心一日修学六度所得福德功德,远胜另一菩萨恒沙劫以有所得有限量有分别有愿求心去修学六度万善所得福德功德,因为有关诸法实相诸法真如佛性之理“无可得无限量无可分别无可愿求”是行一切六度万善的向导,没有向导或向导选错了,路走错走反了,何时能到达目的地; 

亲见佛性的根本方法,不是持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与行万善那么简单,而是要行梵行。何为梵行及行梵行?梵行,非梵天之行,也非断婬欲行,梵行名为清净行如来行;行梵行,即是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无所住无所缘无所依无所执无限量无诤无分别平等广大心,去广行恒行六度万善普饶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之行。

此梵行,即是《大般若经》中所说的清净六度万行,是与诸法实相义理及诸法真如佛性义理相应之行,即是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相应之行。又如《大涅槃经》中佛言:“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即菩萨止恶扬善之诸行必须要以佛性义理为先导,方能亲见佛性。

亲见佛性,要通过如真如佛性之理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无所住无诤无分别无限量平等广大心,去止恶行善行诸梵行才可开清净天眼亲眼得见自心佛性;或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无所住无诤无分别无限量平等广大心,去修禅定开清净天眼亲眼得见自心佛性;或依佛持花不语示现令见视者自悟佛性自见佛性。下边是佛在诸经中所言的有关智见与亲见自心佛性的经文,供学习见性之法者参考。

    如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言:修行人欲入诸佛精要秘密法门见性道,其方法主要有,听理入,禅定入,因缘入,持示入;又言,得见是心,非在言教理诲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注:“以心示中”与下边“行梵行”注释相同),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缘熟时凡夫即见,有此法故,传佛道象不结于末世。

《大般若经中》言:修行人要亲见真如佛性,须行诸梵行开清净天眼方得亲见;在《大涅槃经》《佛说如来藏经》《圆觉经》《楞严经》等多部大乘经典中言,修行人要亲见真如佛性,当持戒清净去贪嗔痴等诸烦恼习气方得亲见。

注:此上三小节中的“自心、真如、佛性、心、中”皆是名异而义不异。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佛言:【摩诃迦叶,七佛所说,无有异路,诸佛成道,无有异法,唯以明见自己一心形相性理,即成佛耳。若有他法令成佛者,即是天魔波旬邪法。 迦叶当知,我座菩提树下,降魔成等正觉,当于其时,尽见心形,尽见心理。我见心体,如月轮形。诸佛出现,即授印证,令我成佛。】

《大涅槃经》中佛言:【善男子,道与菩提及涅盘,亦有亦常,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以其有故,一切菩萨了了见知。善男子,见有二种:一、相貌见,二、了了见。云何相貌见?如远见烟名为见火,实不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如见树叶便言见根,虽不见根亦非虚妄;如人遥见篱间牛角便言见牛,虽不见牛亦非虚妄;如见女人怀妊便言见欲,虽不见欲亦非虚妄;如见身业口业便言见心,虽不见心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云何了了见?如眼见色。善男子,如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菩萨摩诃萨了了见道、菩提、涅盘亦复如是。】

《大涅槃经》中:【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具足成就几法,得见佛性而不明了?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成就十法,虽见佛性而不明了。云何为十?一者少欲,二者知足,三者寂静,四者精进,五者正念,六者正定,七者正慧,八者解脱,九者赞叹解脱,十者以大涅盘教化众生。

《大涅槃经》中佛言:【善男子,见有二种: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如于掌中观阿摩勒果。一切众生乃至九地菩萨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当修十二部经。

《大涅槃经》中佛言:【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善男子,不见中道者,凡有三种:一者定乐行,二者定苦行,三者苦乐行。定乐行者,所谓菩萨摩诃萨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虽处阿鼻地狱,如三禅乐。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谓声闻缘觉,声闻缘觉行于苦乐作中道想,以是义故,虽有佛性而不能见。】

注:道与菩提及涅盘:与佛性、自性、自心、真如、中道等皆是名异而义不异。相貌见:即相当于随佛随法随明师学习后,对自心佛性具何义理的知晓,相当于依所知慧而推理认定信解自心佛性的客观存在不虚妄,也就如《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说的知见佛性。了了见:是指菩萨修行已成就清净天眼,以此眼可亲见自心佛性。

《楞严经》中佛言:【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富饶,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注:歇:指的是心中放下对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的虚妄分别执着攀缘的无明愚痴心行,即放下不识诸法实相诸法真如佛性的无明愚痴心行。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放下这些世间的虚妄分别执着攀缘,我们的心就会自然清净下来,无想无思无念这就是我们的菩提真心本来面目,就得解脱自在,就能周遍法界。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指佛性菩提是人人自有本具的有如佛一样的无量智慧神通功德,但世人不随佛学不随法学不随明师学,故不知不觉不见此为何物有何大用如何去用。

《僧伽吒经》中言:【一切勇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行梵行者甚为稀有。佛告一切勇,如是,善男子,梵行难得,若行梵行,若昼若夜常见如来,若见如来,临命终时其心不怖,不受胎生无复忧恼,不为爱河之所漂没。】

注:行梵行:梵行亦名为清净行如来行,行梵行即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无所住无所缘无所依无所执无诤无分别无限量平等广大心,去广行恒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善等等一切利益众生皆成佛道之行。此处梵行非梵天之行,亦非断婬欲行,是《大般若经》中所说的清净六度万行,是与诸法实相义理及诸法真如佛性义理相应之行。如《大涅槃经》中佛言:中道者名为佛性,无中道故不见佛性。此处如来:与真心、自性、佛性、中道等是名异而义不异。

6、如何信解众生人人皆是佛

    其实人人皆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因为真正的佛指的是无形无相的佛性,不是佛的相好庄严色身,而佛性是圣凡平等无二的,由平等无二的佛性所变现出来的不同色身,其本性仍然是平等无二的,当然可以统称为都是佛身。

如无量个等质等量之纯金,有的做成猫人狗鬼神仙天龙地狱等众生身相,有的做成声闻独觉等贤者身相,有的做成佛菩萨等圣者身相,如是身相形状虽然各异,但其性其质仍皆是同质同量之金,仍可统称为都是金身,只不过会正善大地去使用真心佛性妙用者,假名为大佛,不会或略会正善大地去使用真心佛性妙用者,假名为小佛中佛,小佛中佛大佛仍然都是佛。

此即如佛在《圆觉经》中所说的“众生本来成佛,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亦如《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言的“众生正诸佛,生死自涅槃三世永一世”;亦如佛在《僧伽吒经》中言“尔时,诸天于虚空中当如来上雨众妙花,念佛如来于其自身起佛身想。无量百千诸天子以华散佛作如是言,得大利益,沙门瞿昙真是世间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于如是等众生渐具方便,说一善语得离生死。 尔时,药上大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诸天子,何因缘故作如是语,现诸神通善赞如来。佛告药上,善男子,彼诸菩萨不赞叹我,自赞其身,以其自身坐法王位,以其自身坐于法座,以其自身放法光明,诸佛所护,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说法”。

7、学佛关键是要同时具足佛之究竟正见与佛之究竟大愿,这样可以付少得多付小得大,实现一念超万劫一日超亿劫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德功德

佛在600卷《大般若经》中言“菩萨若具二法,一切恶魔所不能障,一是观诸法空一切法不异真如,二是不舍一切有情”;佛在600卷《大般若经》中又言“菩萨若以离一切相心无所得心,缘十方三世一切凡圣所行善业及诸善果,发起随喜赞叹欢欣之心,并持此随喜之心所获善根与一切有情等共回向无上菩提,由此所获福德功德,远胜其他诸余无量有情以 “有所得,无随喜,无回向”之心去恒沙劫修学布施持戒等诸善法所得福德功德”;

佛在《无量义经》中亦言“观诸法空一切法不异真如及能不舍大悲者,则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败坏”;

上述如是之事,从外在事相上看,好像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内心转变一下如佛知见与心愿,就得了那么大的功德福德,以很少很小的付出,即能获得如此多如此大的功德福德,真是不可思议。(注:佛法中的“随喜与回向”二法,都是鼓励佛弟子开大心量与开大心志的方法,因为我们的真心佛性自性这个无相真我,她本具无量潜藏智慧神通妙用,你有多大的心量多大的心志,才会有多大的身口意行,有多大的身口意行,才会得多大的果;只有开大心量与开大心志才能有获得大果的可能,所以不要小看此二法好像无所外事所作,而误认为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可得;真学佛者当于此二法多加学习

《华严经》《楞严经》《僧伽吒经》《法华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大涅槃经》等诸经也在言此正理,都要求佛弟子应同时具足佛之究竟正见与佛之究竟大愿,不过有些经中对得佛究竟正见讲得多些而对发佛大愿之事讲得少些,或有的经中对发佛大愿之事讲得多些而对得佛究竟正见讲得少些而已;

否则仅有佛之究竟正见而无佛之究竟大愿易堕二乘地,或仅有佛之究竟大愿而无佛之究竟正见只能做个凡夫菩萨;由此可见同时具足佛之究竟正见与究竟大愿可除去一切恶魔之障,也由此可见可知同时得佛究竟正见与具佛究竟大愿之重要。所以认真信解受持此经者,即无需他护,亦无一切魔障,若有欲护受持此经者,即如同欲护虚空,若有欲障难受持此经者,即如同欲障难虚空,一切所为悉皆徒劳唐捐。

诸佛的大愿很多,如我们常念其名号的阿弥陀佛,曾发过四十八个大愿,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发过五百大愿,但诸佛究竟大愿只有一个相同的大愿,那就是四弘誓愿,简称为普度一切有情皆成佛道或简称为无缘大慈大悲之心;诸佛的正见也很多,三世善恶因缘果报、五戒十善十恶、色无色定、诸陀罗尼诸胜定、六道轮回四圣界、四谛十二因缘、五眼六通三十七道品、六度十度五智、实相实性真如法性佛性、佛十力四无畏四无碍十八不共法等等大小乘三藏十二部都是佛的正见,还有不在经藏中的更多,但佛的究竟正见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关一切法的真如之理(注:真如在无情中名为法性,在有情中名为佛性),也就是本经中的第二章与第三章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欲知具体内容请到此两章中看阅。

佛在《大般若经》言,得佛究竟正见(即已明悟一切法真如义理)与具佛究竟大愿(即已发四弘誓愿且未退转),是菩萨戒的根本戒,两条必须同时具足方得名为真菩萨,若缺其中一条或两条都缺,即视为违犯菩萨根本戒,不得名为真菩萨。

如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言:慈悲智慧行者,佛道大纲。三世十方诸佛及其大法,无一不入慈悲智慧行佛法。无一如来,非悲智行得成佛者,无一众生,非无悲智行能成佛者。若说慈悲智慧行外,有一成佛之法,是外道说,非七佛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为慈悲智慧行,难行苦行度自化他已成佛道当成佛道。无有一佛及一菩萨,不自修行慈悲智慧行道,而依他佛他菩萨力得成佛道。若说有不自修行用功,而依他力得成佛道者,是魔波旬说,非诸佛说。

8、佛为什么极积鼓励劝导佛弟子要发大愿,佛之大愿有何隐奥之义

佛为什么极积鼓励劝导佛弟子要发大愿,因为发大愿具有极大功德与摄受力,目标引领一切集聚一切,行动改变现在而成就美好未来。

如佛在《僧伽吒经》中言,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三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光明德如来,我悉以诸花香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供养尊重,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过九十二亿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然灯如来,我于尔时作摩那婆子名曰弥伽,于然灯佛所作摩那婆,修清净行,我见彼佛,以七茎青莲花供养然灯如来,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然灯如来即授我记,摩那婆,未来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

佛在《僧伽吒经》中又言,初发心菩萨,即总知诸法不堕恶趣;发心愿求无上菩提,名为护法;

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言,初发心便成正觉,住凡夫地即悟成佛;

《华严经》中言: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以分别难以信解,发心功德无能测,善能出生三世一切佛,成就世间一切乐,增长一切胜功德,永断一切诸疑惑,能示一切妙境界,尽除一切诸障碍,成就一切清净刹,出生一切如来智,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若有菩萨初发心,成就福德智慧乘,入离生位超世间,普获正等菩提法;菩萨初发心时,因志求大法故,即超一切声闻独觉;菩提心是菩萨之家;菩萨若无菩提心,行即分散,一切佛法皆不能成。

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言,菩萨初发心,若能住空无相无愿之理修行六度,即超一切声闻缘觉地,能得不退转地能净佛道,能报一切施主恩,若不失不退此心,即为心常住于佛定中,即为不退转菩萨。

发起如佛大愿,就能有“总知诸法不堕恶道;即得三世一切诸佛所护念;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便成正觉,住凡夫地,即悟成佛”等如上所说的诸多不可思议功德,此事确实不仅令一般初期修行佛法人难以信解,也令绝大多数久已修行佛法人难以信解,这其中必有隐奥深义,若不深入广入广入深入三藏十二部修学并与细致分析体悟,确实难以令人信解,下边我们就来分析看看,这四弘誓愿中究竟有何隐奥深密微妙法义。

发意、发心、发大心、发希有心、殊胜愿、菩提心、菩提大愿、与四弘誓愿是名异而义不异,其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经法中其名言表述有异而已。

佛之大愿即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其基本内容是: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数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无上菩提誓愿证。 

一 众生无边誓愿度。是缘苦谛而度无边众生之愿,是令一切众生皆成佛之愿,是菩萨修行的根本目的,也名为无缘大慈大悲之愿,是生一切善法止一切恶法之根本;如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言:天王,说念观音,此菩萨从耳根圆通起大智慧,其智慧体,即大慈悲。其慈悲心,即大行愿,是一切诸佛道体。

若有稍作反思反问或向佛向师请教后而真发此愿与正发此愿者,必是言心身三行一致者,并且是,

已具平等心无分别心(宇宙无量不同众生,善恶丑俊亲敌一切皆度,此是平等心无分别心表现) 

已具广大心无限量心(宇宙十方三世无量世界无量众生,一切有情种类皆度一切世界皆度时时不停皆度,此是无时间无空间无种类限制的广大心无限量心表现)

已具无贪心(宇宙无量不同众生,善恶丑俊冤亲敌友一切皆度,不偏爱亲善友之众生,这是无贪心表现)

已具无嗔心(宇宙无量不同众生,善恶丑俊冤亲敌友一切皆度,不嫌弃敌恶冤丑众生,这是无嗔心表现)

已具无痴心者(于宇宙无量不同善恶丑俊冤亲敌友一切众生,能以平等无分别心、广大无限量心、无贪无嗔之心去饶益之,此即是在与诸法实相真如实相之理暗合暗应,此即是无愚痴之表现)

此愿亦是在与诸法实相之理相应(注:诸法实相,即是空无相无所有无自性不可得),因为若每一个众生之身相是实有不空不变有主宰性有可得性的话,那么你一个众生也度不了;

此愿也是在与诸法真如之理相应者(注:诸法真如之理,即是一切有情真如一切声闻缘觉菩萨真如一切无情真如一切法真如一切佛真如,如是真如平等无二),因为无量众生只有相异而性不异,且是本具恒有无量智慧神通功德,你帮助他教他把这个本具且等同的恒常的东西开发出来,你才有度他的标准与依据,否则身相短命心性亦是短命,色身肉体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则无度他之必要;或相异性亦异,修出来的智慧能力各不相同,如何才算度化成功;

要度众生,就要了解何为众生?众生: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生命形态。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无量生死轮回,名为众生。十法界中,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为圣者已脱离生死轮回,其余有情天、人、阿修罗、畜生、鬼、地狱历经且仍处在六道轮回中名为有情凡夫。

发了此愿后,我们还应反问自己或向佛法僧请教请问,我们为什么要去誓愿度化无量无边众生皆成佛道? 您若真向佛法僧请教请问,或佛或法或僧会给您以下回答(注:佛在《法华》《大涅槃》《观普贤菩萨行法》等多部经中明言“无有一佛是真涅槃者”。真学佛者应知晓,佛虽然2500年前即已涅槃灭度了色身,其实并不像我们凡夫此身灭了,这个身体就真没了,灵魂也不知道到那里去了,再想来此界也没门,佛灭身仅是方便示现,只是变个身让众生看上去是灭了,其实并未真灭仍住在此界或他界某处,只是为了更好教化众生而让根机差者生起恭敬心学法心让此类众生暂时不见而已,修行水平高禅定功夫深者,仍可见到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并且佛具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的能力与示现一切方便法教化众生的能力,所以您若真想就佛法中的某个问题有疑惑而发起欲把其搞明白之愿,佛虽不现身也一定会设法让你搞明白的,可能会让你有缘去看某部经及其相关注解,或有缘听到某位法师给你讲解相应的经典,或梦中给你指点,或示现某种异相让你自悟明了等等。):

1是 因为在无量劫的六道轮回中,自己与无量众生皆曾相互有过父母子女兄弟姐妺关系,六道中的众生生活状况与佛菩萨界相比太苦,如果你知道你的父母或子女在受大苦,你能忍心不去救助他们吗?所以我们要去誓愿度化无量无边众生皆成佛道。

2是 众生皆有佛性,真心佛性是一切众生本有的,是无生无灭无始无终无来无去的,是永恒不坏不失不变的,是本自无缚无脱本就自由自在的,是本具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妙用的,是本自清净无染的,是本无动摇的,是能生一切法的,是圣凡无二平等无别的。会正用善用者,则能生无量善妙功德受诸福乐无有穷尽,不会正用善用者,则会生出无量恶劣功德受诸罪苦无有穷尽,这个真心佛性是与佛等同无二的,因此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根本种子(即人人本具的自有的无相佛性),所以我们应去誓愿度化无量无边众生皆成佛道。

3是 众生虽然皆本具佛性,但是凡夫若不随佛学或不随善知识学或不深入广泛地学习佛法,则不知自己短暂色身肉身的外相是假我,不知身内有个无形无相而能够生起各种念头或不生某种念头的那个东西,叫做佛性叫做真我,妄把肉身色身假我当真我,更不知真我有何功德特点,为色身假我各种欲望需求而去妄造诸多恶业妄受诸多苦痛无有尽期,由不知故也就不会正善大地去使用她。

佛与大菩萨们,则是已经明白知晓智见亲见佛性真我者,已能正善大妙地使用真我者,若能真愿随佛学习或随善知识学习或随法学习,也都可以明白知晓智见亲见真我、能够正善大妙地使用真我,也都能快速成为大菩萨,也都能快速成佛。

佛已将如何知晓智见亲见真我的方法讲给了我们留给了我们,如何才会正善大妙地使用真我的方法也已经讲给了我们留给了我们,因此我们有成佛方法可告知给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见闻后,若能如法修行则皆可快速成佛,同时我们的真我生命是无限的,其智慧神通功德力也是无限的,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智慧能力去宣传佛法给一切众生,所以我们才去誓愿度化无量无边众生皆成佛道。

4是 佛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言:“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诸佛菩萨需以大悲水饶益众生这一树根,才能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诸菩萨必须要经常用有营养的大悲水浇灌众生这一树根,否则就得不到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也就是说,菩萨要想成佛,就必须去无条件地广利众生广度众生,否则你就成不了佛。利他就是利己利他才能利己,要想广利大利自己,你就得先去广利大利其他众生。

此条大愿也是佛性真我得以正善大妙地使用的核心方法,也是给自己快速造福造大福之方法。这是诸佛所发现的宇宙生命运动规律,或者说是诸佛发现的宇宙生命造福规律。为什么会如此?未见佛在经中有过多少解释,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妄加猜测,我们仅管先去听受,然后稍作观察实践就会认同。同时此条大愿,也是菩萨自我修行自我成佛的根本方法,是菩萨欲自成佛的必经之路;

你若不能与以上这些智慧相应,你如何敢说众生无量无边誓愿度,即便你发了这个大愿,也仅是心存大慈大悲而已,是缺少信心力与智慧力行动力的,你是度不了几个众生的,不能名为真菩萨,真菩萨不仅要有大慈大悲之心,而且还要有大智大慧之心。

佛弟子发了此四弘誓愿若不明上述之理,说明你发这个大愿是不真实的,初发心时你不懂此条大愿中所隐含的深妙义理属于正常,但你发心后若不去及时实践落实度无量众生之愿,又不及时反思反问此问题不去向佛向明师请教或不向佛经典中求学,你怎么能明悟到此条大愿中会隐含着如此多妙理,那么你也只能被称为徒有慈悲空愿的凡夫菩萨名文菩萨,不能名为真菩萨。

佛涅槃灭度隐离世间后,两千多年来若干亿的佛弟子中,绝大数都未见有对此条大愿背后的隐深义理作过如上深刻剖析或发问反思的,由此也说明,真发此大愿者真行此大愿者甚少甚少甚甚少也,因为真想去度无量无边众生者,一定会去对以上这些问题发起反思发问请教求学的,即便我们现在一般佛弟子见不到佛也见不到明师,但有佛法在我们去把佛法全部认真看完自然就会看懂,也就自然能明白如上之理的,由此我们普度无量众生才有智慧才有力量才是实语实愿。

二 烦恼无数誓愿断,是缘集谛而断无尽烦恼之愿,即誓愿断除贪、嗔、我执、法执、我慢、懒惰、放逸、嫉妒、散乱、杀生、邪滛、妄语、两舌、恶口、酗酒、抽烟、吸毒、赌博、世娱、情爱、邪见、吝啬、不舍、自私、自弃、自贱等诸不良行为习气,因为有诸不良行为习气才会有诸烦恼生起,断诸烦恼不良行为习气,这是令自我成就的基础性行为,也是范众、化众、服众、摄众的基本要求,是对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的行动落实。

要断无量烦恼,就要知晓何为烦恼及烦恼生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烦恼:指一个人内在心情处于不舒适或不畅快不愉悦的某种不良状态。引起我们心生烦恼的因素主要有:贪、嗔、愚痴、我执、我所执、法执、我慢、懒惰、放逸、嫉妒、散乱、杀生、邪滛、妄语、两舌、恶口、酗酒、抽烟、吸毒、赌博、打牌下棋斗牛斗鸡赛马赛车等诸世娱、情爱、邪知、邪见、吝啬、不舍、自私、自弃、自贱、贪取顺好、嗔厌逆坏等诸不良行为习气,即引起我们心生烦恼的主要因素是自己身口意行为的不正确性,即是内因而非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亦非自身健康疾病或其他人事物等诸外缘。生起烦恼的主要因素只有是来于自己内心的东西,你才有能力去改变他去除他,如果是心外别人别物给你的,你有何能力去对付别人别物让别人别物不给你烦恼。

发了此愿,我们要反问自己或向佛法僧请教请问,我们为什么要誓愿断掉无数烦恼?您若真向佛法僧请教请问,或佛或法或僧会给您以下回答:

1是 因为这些烦恼业会令我们造下很多罪业,给我们今世与下世未来无量世带来无量苦痛障难,令我们生活不愉快;

2是 这些烦恼业行若不去掉,我们则很难慧见佛性亲见佛性,即很难智见真我亲见真我,不能智见真我亲见真我,则自然不会正善大妙地使用真我,身口意只能是妄造多造诸多恶业而受无量虚妄之苦;

3是 烦恼非实皆可断除,万法皆空如梦中所见人事物,皆非实有皆是妄见妄想妄执所成妄见为有,一切烦恼诸多恶劣行为习气亦复如是,上根利器者只需转个心念转个知见即可除灭一切烦恼,就如佛在《圆觉经》中所言“知是空花,即无轮转”,又如《僧伽吒经》中言“一切行空,财物亦空,若观我空,不复受生”。即若能认知或观见到人我财物及其他诸法皆是空无所有的话,知晓一切皆不可得,他就能放下对身我及其他万法的执着,这样不种烦恼轮回之因即能不受轮回大苦,所以我们才去誓愿断除无数烦恼。

此条大愿是菩萨运用所学佛法,来具体对治不同烦恼的行为落实,是对所学无量佛法的具体实践落实与反观检验,是为了有实际能力帮助无量众生去除无量烦恼的实质性能力培养,能治自病才能更好地去帮助他人治病,也是菩萨自我修行自我成佛的必经之路;

三 法门无量誓愿学,是缘道谛而学无尽法门之愿,众生有多少烦恼,即有多少佛法与之对治,众生烦恼无量,所以佛法的法门也就有无量,即所谓的大小乘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具体一点说,就是佛说的“华严类,阿含类,方等类,大宝积类,大般若类,法华类,大涅槃类等经律论”;

发了此愿,我们要反问自己或向佛法僧请教请问,我们为什么要誓愿去学习无量佛法?

您若真向佛法僧请教请问,或佛或法或僧会给您以下回答:

1是 不去学习无量佛法,即不能断除自己无量劫累积的无量烦恼习气恶行,不断除自己无量劫累积的无量烦恼习气恶行,即不能慧见佛性亲见佛性,即很难智见真我亲见真我,不能智见真我亲见真我,则自然不会正善大妙地使用真我,身口意只能是妄造多造诸多恶业而受无量虚妄大苦,就没有令己成佛的可能;

2是 不去学习无量佛法,你就没有方法没有能力,去帮助无量众生断除无量烦恼苦报,你就没有方法没有能力去帮助众生成佛,无量众生誓愿度,即成为一条空愿。

3是 有佛留下的无量佛法,令我们有法可学,另外我们的自性是永恒的,其寿命无量,智慧与神通功德也无量,令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去学,所以我们才去誓愿学习无量佛法。

此条大愿是菩萨随佛学习或随善知识学或随经法学习各种烦恼对治方法,与寻找各种成佛方法的过程,是在精进努力寻找渡过苦海之舰船,若找到与拥有了可以渡过苦海的坚固广大舰船,那么将会快速地渡过一般人难以渡过的浩瀚苦海,也是菩萨自我修行自我成佛与令无量众生成佛的必经之路;

四 佛道无上誓愿成,是缘灭谛而成无上佛道之愿。我们若想誓愿成佛,应首先要大概了解一下佛是什么?

是由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是内含很多善妙功德的一个字。略作简概地说,佛:是觉悟者,是具有无量无上智慧者,是具有无量无上神通者,是大慈大悲者,是视众生皆如亲爱一子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者,是尽知尽见十法界三世一切法者,是已自觉且能觉他者,是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了悟亲见诸法实相有情佛性无情法性者,是如实知见世间与出世间因缘果报者,是已具足度化众生无量方便法者,是能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者,是已出离三界脱离六道轮回者,是于一切法得自在者,是已具足十力四无碍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者,是已成就法身已能开显佛性法身一切善妙功德者,是无需再学再修者,是已具不动心念能起功用无作而能生妙用者,是十法界中来去自由者,是已能转变万物者,是以无所见为见无所住为住无所得为得者,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殊妙色身者,是色身非四大所成清净无垢无需杂食金刚不坏的变化身者,是已成就常乐我净报身者,是色身永恒常住者,是不再受苦报者,是非究竟真实涅般灭度者,是众生欲想解脱苦痛的真实可归依者,是众生真实大善福田者。

发了此愿,我们要反问自己或向佛法僧请教请问,我们为什么要发誓成佛?您若真向佛法僧请教请问,或佛或法或僧会给您以下回答:

因为成佛以后有那么多无上的善妙能力智慧神通,让我生活美好愉快永恒不苦,所以我们当然也想成佛,自我成佛是我们个人的根本目标无上目标,但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无上目的,我们的根本目的无上目的,是要普度一切视如父母视如唯一爱子的无量众生皆能成佛,自我修行成佛,只是为了更好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无上目的手段,自己成佛了,才能有更大更强的能力与智慧去广度众生成佛。

要想成就什么,就必需要发下欲成就什么的伟大誓愿。所谓发大誓愿:即在某一段时间或在无限期时间中,永远以某一目标为最高目标最上目标,并且无条件当下就开始行动落实,不应有各种假设条件的等待,在行动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逆境障碍,或遇到什么样的顺境诱惑,永远坚守此目标为最高目标最上目标不动移,并且要终生或若干生地,去集中一切力量去勤奋精进努力,一切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与此目标相冲突的目标都要舍弃,对此目标实现有不利影响的行为事业都得止改,力争早日实现此目标。

无上佛道誓愿成,此条大愿,是菩萨自我修行自我成佛的无上秘密之心法,是佛法中心起法门开心法门开启自心佛性妙慧妙用的最大最快最妙之法。万法唯心造,你若发大誓愿要成为一个数学家,你就将会很快成为一个数学家;你若发大誓愿要成为一个书法家,你就将会很快成为一个书法家;你若发大誓愿要成为一个画家,你就将会很快成为一个画家;你若发大誓愿要成为一个政治家,你就将会很快成为一个政治家;你若发大誓愿要成佛,你就将会很快成佛。你心中发的誓愿目标是什么,你就能快速成就什么样的目标之果。

要想成佛,就必需要发欲成佛之坚固大愿。即把成佛作为此生多生之最高目标最大目标,即在无限期时间中,永远以成佛目标为最高目标最上目标,并且无条件当下就开始行动落实,不应有各种假设条件的等待,在行动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逆境障碍或遇到什么样的顺境诱惑,永远坚守此目标为最高目标最上目标不动移,并要若干生地去集中一切力量去勤奋精进努力,一切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与此目标相冲突的目标都要舍弃,对此目标实现有不利影响的行为事业都得止改,力争早日实现此目标。发此大愿,也是菩萨自我修行自我成佛与普度众生令他成佛的必经之路;

有大愿与无大愿区别很大,有大愿之人的行为,就像一个人誓愿要用一生努力在某处建一座供佛宝塔,那么他每天勤奋工作的所得报酬,除去生活必须开支的,其他剩余的财富,他都用来购置建塔物资与积聚设计施工所需的人员工资,用了五十年终于将宝塔建成,此宝塔可供后人瞻仰供佛使用两千年;无大愿之人的行为,就像一个人没有给自己一生规划任何美好目标,一生未发任何美好誓愿,他也天天出去勤奋工作,每天勤奋工作的所得报酬与上述有大愿之人相当有时还高,但他除了把钱用于基本生活外,其他剩余财富,都用在了吃喝玩乐奢侈性消费上了,五十年下来什么财富未积累,什么成就也没有。

由此可以看出,发大愿后,其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付出,都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积聚能量积聚财富注:能量财富,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对做人间事功之事来说则主要是有形的,对修行佛法之人来说主要是无形的,其每一个行为,不仅都有意义并且所创造的能量财富不失;而没有发大愿的人,他们也勤劳了一生,但所创造的能量财富,连他们自己都不知被耗到哪里去了,其每一个行为,不仅没有意义,且能量财富都散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就如佛在《华严经》中所讲“菩萨若无菩提心,行即分散,一切佛法不能成就”。此处菩提心就是菩萨的大誓愿大目标,引领与积聚菩萨的一切行为一切资粮。

一句话,有美好目标,则引领你一切行为有序进行有意义进行,并积聚你一切行为所创造的有形与无形的能量财富,有时还会增生新的更大的能量财富;无美好目标,则使你的一切行为,在无序中无意义中进行,并使得你一切行为所创造的能量财富,被耗散得无影无踪。有大愿者如完好之杯,所获滴水皆无漏失稍加努力积注即渐盈满,无大愿者如底有破洞之杯,即便千亿万年勤苦努力获水再多注水再多亦皆漏失,无有盈满之日。

佛教是正信、理信、科学信的教育与信仰,佛在《卡拉玛经》中指出,他也反对学习佛法者盲信迷信佛语佛经,要通过认真听闻、看阅、学习、实践、观察、分析、对比、思考、推敲、体验过后,你认为是科学的客观的正确的,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你再逐渐去坚信。

佛法的教育不怕你去实践去检验,就怕你不去实践不去检验,最怕你要么盲目地死活不信,或要么盲目地死活都信。

如佛在《僧伽吒经》说,发一个大愿,马上就能总持诸法,就能不堕恶道。对此条经文义理,如果不去认真学习思考分析比较体,那么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要么盲目地死活不信、要么盲目地死活都信,这对学佛都不利。但是如果我们稍作努力去把上述问题搞清楚,你就会明白佛说的有没有道理。

佛在诸经中言“发一个大愿,即得诸佛护念,马上就能总持诸法,就能不堕恶道,便成正觉,住凡夫地即悟成佛,即超一切声闻缘觉,即住不退转位”。说明发大愿心发殊胜心是何等之重要,此也是佛弟子修行的首要秘绝第一妙法。因为此心一旦如理而发,即是心言行意口身三者高度有机统一,如前所述即是与诸法实相真如佛性之理暗合相应了,同时当下就开始如理行动了,对与大愿不懂的东西自己就会主动地向佛请教,佛若不住世了,你就会主动地去向明师善知识请教,找不到明师善知识,你就会主动地向佛留下来的佛法佛经中去求学,即刻或很快就会步入成佛正道。

为什么初发心不久即能有那么大功效,因为若能如上述所言之理发了四弘誓愿,即等于总知总持了诸多佛法的大纲与精华,就等于明了与掌握了人生行为的正确目标方向,就等于明了与掌握了通往目标的正确道路与方法。

发了大愿,对与大愿有关不懂的东西,如果不去极积主动地思维,不去极积主动请教,不去极积主动求学,说明你发的大愿是假的或者说是不够真实的,未把令自令众成佛之愿当成最美最高最上最大的人生目标去真实落实,最起码说你发的“无量佛法誓愿学”这一大愿是假的或不够真实的,由此您也不得名为真菩萨,只是徒有文字愿心而已,也不能得到如上所说的殊胜功德。

佛是于十法界全知全见三世一切法者,其实他所留下的佛经佛法所谓大小乘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其数量与义理一定契合我们这个地球人间的,只要我们真能如“无量佛法誓愿学”这一大愿去做,是可以很快做到的,不仅能很快看完并且能看懂,如我2004年那年发过此愿后至2023年,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三藏十二部整个大小乘经律论全部佛经原典共1300余卷基本看完,有的经典还是看了多遍,其中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就看了三遍,并且对整个佛经义理基本上达到了融汇贯通,其间还看了不少非佛经原典的佛学书籍与其他诸多非佛经非佛学典籍,如易经道德经圣经黄帝内经论语等等,您若能如我一样把令自令众成佛之事当成人生最美最高最上最大目标去真实落实,您可能比我更早就做到了,因为我四十岁才接触到佛法,相比出家人或年轻的在家人与佛法结缘是比较晚的,开始我也是于绝大数内容义理看不懂的,一百个智慧点能看懂一两个,但我相信看多了思维多了实践体验多了,只要我不舍弃“无量佛法誓愿学”这一大愿,终有一天会看懂的,结果未用二十年此愿基本实现。

发了四弘誓愿,我们人生行为的目标方向,就是誓愿令己成佛亦誓愿度一切众生成佛;实现此目标的道路方法,就是誓学无量成佛除烦恼之方法,即要去常随佛学或常随善知识学或常随经典学;对理论方法的落实与实践检验,就是誓愿用所学方法在各种生活工作学习交友处事等实践中,令己令他消除一切不良行为习气烦恼,去掉不良行为习气烦恼,去掉这些烦恼我们就能明心、就能见性、就能正善大地开启自我佛性的妙用功德,就能令己令他皆能快速成佛,从此我们的身口意各项行为,即在成佛的正确大道上快速前进,即不会再造轮回之业,或偶造轮回罪业也能及时轻易地把它忏悔掉转灭掉。如佛在《华严》等经中言“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初发心即总知诸法,即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护念,即不易再犯大过,即不会再堕到三恶道中,乃至都不会堕到天道、龙道、声闻缘觉二乘道中”。

此四弘誓愿,看似只有四句话,若对之再深入学习与思维后,又会发现此愿文辞虽少而义理甚丰,短短四句话28个字总持了整个佛法中的最重要的五大法门,即总持了“缘起法,转心法,明心法,见心法,用心开心法”。

如誓愿要学无量法门要灭无量烦恼,要实现这两条大愿,既要学习诸多经法理论,又要在诸多事项上落实这些经法与检验这些经法,即在学习三学四摄五戒六度十善五智等理论与外在事相实践上要多下功夫,即总持了“缘起法,明心法,见心法”。因为我们的真心佛性具有无量的寿命无量的智慧神通功德,有无量的时间有无量的精力去学无量法门去灭无量烦恼,所以我们才誓愿要学无量法门要灭无量烦恼(此与明了心性义理相应,即与明心法相应);要学无量法门,就得随佛学或随善知识学或随法学(学到与学好学懂佛法是需要有一定外缘相助的,此即与缘起法相应);要灭无量烦恼,就要去止一切恶、行一切善,这样修行就容易亲见自心佛性(此即与见心法相应)。

又如誓愿要令自令众皆成佛道,即总持了“缘起法、转心法、明心法、见心法、用心开心法”。有一定的因缘,我们才会见闻到佛法(此与缘起法相应);见闻了佛法,才会认为佛法美好,才会认为佛法讲得有道理,认为佛法美好有道理,才会去转变心中原有的错知错见与错误愿心(此与转心法相应),才能如理地履行大愿(此与用心开心法相应);要誓愿令自令众皆成佛道,那么你就必须要明了知晓何为佛、何为众生、佛与众生有何异同,在随佛随师随法学习请教这些问题过程中,也就了解了何为佛性及如何智见佛性亲见佛性的方法,即总持了“缘起法、明心法、见心法”,即要在反观认识明了自我内在自性及如何慧见亲见自我内在自性上下功夫(此学习修行过程,就是在与“缘起法、明心法、见心法”暗自相应)。

心造一切心生一切,一切大事成就,无不从心发愿开始方得有成,佛法修行人应在如何才易如理发起大愿上多下一些功夫。

由上可知,此“四弘誓愿”体现了佛度化众生具足诸多方便之法与佛智慧的广大深妙难以思议,几句话就把佛法的大纲总纲精华要义给总括提炼了出来,并且其中有目的有目标、有道路有方法、可实践可检验。

目的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此愿是其他三愿之根,其他三愿欲得成就,必须在广度众生中才能得以历练与成长收获;

目标就是“无上菩提誓愿证”,此是在普度众生利他过程中必然获得的利自结果;

道路与方法就是“法门无尽誓愿学”,此是欲想利他利自,必需要学习对治无量苦痛烦恼的诸多理论原则方向与具体程序措施方法;

实践检验就是“烦恼无数誓愿断”,此是对所学对治苦痛烦恼的理论原则方向与具体程序措施方法的实践落实与检验。

不仅如此,此四弘誓愿还具有互含互摄的甚深内在秘密,您若发四个愿中任何一个愿,要想实现此一愿,您就必须还要完成其他三个愿,才能实现此愿,也就是说发一个愿即等于发了四个愿,实现一个愿即等于实现了四个愿。

如您仅发“无上菩提誓愿证”的欲自成佛之愿,但要想成就此愿,您就必须要断无量烦恼,要断无量烦恼,就必须要去学无量法门,要检验无量法门是否有效是否是真理,就必须到广大众生中去实践,要断无量烦恼就要广利众生成就众生,才能消除众生对你的障难;

又如您仅发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但要想成就普利众生此愿,您就必须要自己有能力有智慧即自己要先成佛,自己要想成佛,就得要断除无量烦恼才能见自性显佛性,要断除无量烦恼见自性显佛性,就得学无量对治法门;

又如您仅发烦恼无数誓愿断”这一愿,但要想成就此愿,就必须去学无量对治法门,而要修好这些无量对治法门,普度众生广利众生又是其根本与原则,必须把广利众生之事做好才能修好无量法门,若学好了无量法门对治了无量烦恼,则自然见性成佛;

再如您仅发“法门无尽誓愿学”这一愿,但要想成就此愿,就必须要有学习动力,或为自成佛而学或为令众生成佛而学,否则您的学法行为就坚持不下去,就学不了无量法门,若想令自成佛或令众成佛,您就要运用所学法门去对治自己的无量烦恼,或去帮助众生对治无量烦恼。

因此佛在僧伽吒及华严等经中言,如果有人能明理如理地发下了四弘誓愿,那么这位菩萨不久就能总知总持诸多佛法的大纲与精华,从此也就不会再堕到三恶道中。

佛在诸多经典中多次强调,明理如理发大誓愿发殊胜愿之重要。发殊胜愿也是佛弟子修行的首要秘绝第一妙法,未发菩提心者应速发菩提心,除非您有宿命通知晓自己过去世已发过此四弘誓愿,即便知晓自己过去世已发过此菩提大愿,亦应重新审视反观过去发得是否真实、是否明理、是否如理、是否如愿正确履行了、是否坚固恒持。

佛在诸经言,初发意菩萨,即总知诸法,不堕恶道等等殊胜法义”,要想理解这些经文义理与让这些经文义理实际快速地生效,必须要明理后如理“发意”,这样发意后,才能如理去行愿,修行起来才能见效快见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对“发意”二字进行明理,虽然仅有两字,但内含义理十分深刻丰富,其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十八项应予了解掌握:

1何为初发意菩萨;2发意、发心、发大心、发希有心、殊胜愿、菩提心、菩提大愿、与四弘誓愿有何异同;3四弘誓愿其基本内容是什么4何为众生5何为众生无边誓愿度6为什么我们要去誓愿度化无量无边众生皆成佛道7何为烦恼8引起我们心生烦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9我们为什么要誓愿断掉无数烦恼10何为法门无量誓愿学11我们为什么要誓愿去学习无量佛法12佛是什么13我们为什么要发誓成佛;14何为发大誓愿;15何为发成佛之大愿;16有大愿与无大愿的区别在哪17初发菩提心初发大愿心有何福德功德、及佛为何极积劝请我们宜应速发菩提心;

只有了解掌握了上述这些与“发意”相关的义理,你才能去如理发愿,才能不久即能总知诸法总持诸法不堕三恶道,才能令己真正快速产生福德功德。

否则在不明理的情况下去发此大愿,往往发意者仅知其文字表面相而不知其愿中隐含之理,心中不知不明愿中隐含之理,那么您当下与未来的身口意行也就很难如理,不如理之行哪能得到如理之果,那么您即便发此大愿已经很久,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福德功德产生,您也很难总知诸法,很难不堕恶道。界时您可别说此条经文无效不正确,否则您不但未因发大愿而得益,却因发大愿而去谤法获罪,听闻或见阅到此条经文者应慎信慎受,应先多花一些时间去学习明理,稍有明理后再去信受更好。

若是真发此四弘大愿者,最起码应先去拼命学习无量佛法,若去勤奋精进修学一切佛法,就会很快明悟此大愿中所隐含的深奥而又妙易之义理。

另外还需特别说明一下的是,佛为什么极力劝导我们未发菩提心者当宜速发,还有两个较为深隐之因。

一是因为一发四弘誓愿之心,不管你是否已明悟了上述与发大愿有关的诸多深妙义理,当下即是已经暗合了人人本具的与佛无二的究竟菩提心之理,即是在与究竟菩提心真心佛性义理暗自相应了(此理佛在大般若经与无量义经中有过明言,菩萨只有明悟真如佛性智慧寿命神力功德相关义理后,所发起的大愿心方为真实不虚,即如本条上述所言,要想能达到做到“无量众生誓愿度,无量佛法誓愿学,无边烦恼誓愿断,无上菩提誓愿证”,则必须要具有本有永恒同一无二的无量智慧无量寿命无量神通等潜藏本领存在的理论支撑,而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就具有这些特点,所以一发四弘誓愿之心,当下即是暗合了人人本具的与佛无二的究竟菩提心之理,即与究竟菩提心真心佛性义理暗自相应了,再依此理去修行六度万善,很快就能亲见自心佛心,与很快就能将自心佛性本具的诸多正大善妙功德得以开发显示出来);

二是一发菩提心,即永成道种,此心就不会究竟退失(此理佛在大涅槃经中有言,即如多人同去远方寻找宝城,因路途遥远艰险,有人因畏惧艰险而中途退还,但也有人不畏路途遥远艰险,而到达了宝城并取回了很多珍宝,一家人及诸亲友都从此资用丰足无忧,原先中途返回之人当看到当年同伴得宝而回后,必然会羡慕不已必然会去咨询他们是如何到达宝城取得珍宝的,得到取宝而回者的指教后,这些原本中途返回者,必然会再度发起去向宝城求宝的行动,原发大愿将再度现行,并未究竟退失,稍遇因缘刺激即会重新生起现行,因为此“究竟菩提心”宝城是永恒存在的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有人誓愿去取敢去取就一定能取到

9、菩萨求趣无上菩提,不应有时间设限速求之想,不应厌怖生死与着二乘人寂静之乐,不应有速尽烦恼之想,应常住世间,应视烦恼及反境界于己有大恩德如佛敬待

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72及第580卷中言:菩萨求趣无上菩提,不应有时间设限,不应有厌怖世间生死轮回与乐着二乘人喜欢到山林寂静处修行之想,更不应有二乘作意,也不应害怕有如同世间人贪嗔痴慢等烦恼作意生起,菩萨为圆满菩提资粮,应常住世间,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菩萨应学之法,并且所学世出世间之法皆殊胜于其他类众生,学一切法精进无有厌倦,应视烦恼及反境界于己有大恩德如佛敬待,如是烦恼及反境界于大菩提虽有障碍但非极碍,于大菩提有助引之力,在未坐菩提座未成果满佛之前,不应把烦恼习气断尽,亦不应速求断尽烦恼习气,不要急于去证实际佛性,否则不能受后有欲界身与有堕二乘地之危险,及不能普饶一切有情,不能快速圆满六度及无量佛法等菩提资粮,不能证见清净圆满无上菩提。

直到菩提资粮接近圆满再去薄贪嗔痴慢等诸烦恼断尽贪嗔痴慢等诸烦恼,再去证见实际佛性,证见圆满实际佛性时一切烦恼习气一时断尽成果满佛,此时所作已办不需要再保留少许世间烦恼习气。

一切修学佛法的佛弟子们,若能以如上第二章与第三章中的真如之相真如之理观于如来,是名真见佛,亦名真亲近礼敬如来,方名真实能于一切有情普为利乐。

红尘如来

                                                     202305180954

微信号 同手机号 136 7525 1626, 微信昵称: 红尘如来。 世俗名: 朱礼军

欲看更多佛经佛法请上平民易经网平民佛经栏中查看http://www.chinapmyj.com

 

 


[←]5修学平民佛经有何福德功德 [→]13何为波罗蜜多何为相似波罗蜜多何为真实波罗蜜多
版权所有:朱礼军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108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