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标志
 
会员名: 密 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平民易经》
平民翻译的易经
平民看得懂的易经
平民用得上的易经
交流信箱:pmyj646688@126.com

平民佛经

《六祖坛经》重要法句摘抄

2014/6/21

信息内容

《六祖坛经》重要法句摘抄

一树吴印之

1《六祖坛经》是唯一被尊称为“经”的中国佛教典籍。

2明了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3六祖听闻《金刚经》开悟。

4六祖常说:但持《金钢经》,即见自性,直了成佛。

5身高志不一定高,身矮志不一定矮,身贵志不一定贵,身贱志不一定贱,人贵志高,六祖之志就是“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6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注:以上之偈是神秀大师的外相修行方法,尚未见自性,修外不修心,法不得力)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以上之偈是六祖慧能大师的明性修行方法,自性无相,外相一切尘埃皆染污不了她,如有染污就是你的心被外相牵挂绑缚)。

修行人应将上述两偈之义理兼顾修学

8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传授《金钢经》时,六祖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悟。(即“不执着一切外相而生起成佛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而心开悟解)。

9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无生灭;自性,能生万法。

10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

11五祖对六祖说:佛法难起,不宜速说。

12六祖将法衣置于石上言:“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慧明至,提掇不动。

13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六祖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二者心动。”(即如果一个人心念未动,就如熟睡之人,外面虽有风吹声响,也不知晓,如若知晓外边风吹声响,那么你的心必然在动)

14空掉一切其他,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15佛说不二之法,即是无对立之法,《涅槃经》讲:“明白佛法,就是要明白佛法是不二之法,是无对立之法”。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而佛性非常也非无常,无二之性无分别无对立之性即是佛性。”

16智人愚人识性有别,但佛性本无差别,只因迷悟不同,才有愚智之别。

17口念般若智慧,不识自性就有般若智慧之理,犹如说食肚不饱,口念而心无益。

18口念般若智慧心系般若智慧,行作般若智慧心系般若智慧,修行人要心口相应,心行相应,依法修行才易得力。

19心量如虚空,无方圆大小,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头无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自性本空,无有一法可以得到这个空性。自性真空,但说空不要执空,空心静坐易着无记空(即虽无善恶分别之念,但亦非本心显现的境界称为无记空),日月星宿宇宙一切万象尽在虚空,世人自性亦如虚空,虽空却能含有一切,显现一切,即自性能含万物,万法尽在诸人自性中。

20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向外求。

21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之道。

22闻法不开悟,皆因烦恼根深,邪见障重。

23、内外不执着,能除执心,通达无碍,来去自由,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24自心常起正见,不受外尘外境人事物象牵扯,内心恒常无烦无挂无忧,即是净心不染,即能见自性。

25一切佛经,本性中自具,若众生不能自悟,须求善师指见,若能自悟不必向外求师。

26若识自性,一悟就可很快到达佛地佛境。

27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被染迷不去执著,是为无念。

28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在六尘中不染不杂,来去自由,心念无滞即是自在解脱(般若三昧),是名无念行,即以“无念”之正见去行作一切。

29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至佛地位。

30知正法,修正法者,终身不退定入圣位。

31、只是听闻记忆诵读,而不落实处不去修心修行,无有大益。

32、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若是真心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3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34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正邪都消去,菩提性自现。

35听闻佛法若还是迷惑不解,那么还须累劫修行,若能开悟则在刹那间顿见顿显佛性。

36若去度化他人,自己须有方便之法。

37修性是功,修身是福,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所能求之。

38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只能修福,功德在法身中。

39随其自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即是自行西方。

40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

41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42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

43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庙。

44定慧一体,定是慧体,慧是定用。

45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46不被世间情欲所束缚,不被世间相状所迷惑,不执着一切法,在念能离念,在相能离相,在法能离法,则法体自性真如本性容易显现出来。

47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

48真如本性是念之体,念是真如本性之用。真如本性能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49自性本净,由于妄念原因而被覆盖不能显现,若无妄想分别执着,性自清净。

50净无形相,若立净相,作此见者,自障本性,将被净缚。

51修不动者,应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迷人身虽不动,却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坏、此与道违。

52何名坐禅?内于法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分别之念,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53何为禅定?外离相不被一切相所缚为禅,内于法不被一切法所迷乱为定,心于相于法皆能明了而不执着是为真禅真定。

54自心既不可善恶攀缘,也不可耽空守寂,应通达佛理,随缘处世谦和待人。

55无相忏悔,可灭三世罪,可得身、口、意三业清净。无相忏悔:是说我们自性本来清净,只因过去不明自性实相不明佛法真理,而去妄执外相,从而造下种种罪业恶因,使我们常在六道中轮回,如今明白是凡有相皆为虚妄,应对一切外相不要再去迷恋执着分别妄想,愿过去一切恶业永不复起,今后一切恶业更不复作。

56欲度身外众生,应先度自己心中众生,何为心中众生:自己心中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怨恨心、执着心、分别心如是等等之心,皆为心中众生。

57无相三归依:即无条件归依觉、正、净。自性本觉,自性本正,自性本净,归依佛,受持佛的教示就能觉悟,归依法明了法就能确立正见,归依僧守戒行事不被尘俗一切境界所染就能身心清净。

58自性本如虚空,无生无灭,一念思量即生变化,即一旦对任何事物和现象哪怕起一个心念,则自我的心性就会发生变化,如果思量恶事、毒害之事就化为地狱、蛇虫,思量善则化为天堂,思量愚痴则轮回在地狱、饿鬼、畜生之恶道中,思量慈悲则化为菩萨,思量智慧则化为天界众生。

59人有善恶之别,但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

60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自性的舍宅,无法久住不坏,不要为之执着贪恋。

61学道要常学有关“自性”方面的正确观点,即与诸佛同类。

62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对佛法文字重点不再背记多少,而在对其中内含的义理通透多少。

63后念不灭是心,前念不生是佛,成一切相是心,离一切相是佛,能有是心,能无则是佛,“有本无生”,有无“双修才是正法”。

64世人外迷执著相,内迷执著空,学佛修行,若能在相离相,在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

65若能学佛正见信佛正见,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

66心迷之人被经转,心悟之人能转经。

67没有偏执的心念即是正念,带着偏执的心念即是邪念。

68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人,不能知晓佛的智慧,其毛病就在他们将心念都用在揣度佛的智慧上了。

69不解经义,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70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二之性无差别平等对待一切的正等正觉之本性,是名为实性,这种无善无恶的心理境界,本来是没有什么名称可以用来称呼的,不得已才权且叫做“自己的本性”。

71道由心悟,重点不在静坐坐禅习定,贵在心解行修,心悟心通,心净心静则身、口、意三业自净自静。

72佛法讲的是众生真如本性,没有什么对应的事物名相,可以用它来进行比喻说明清楚。

73佛法所说自性“不生不灭”,是指自性本来无生,今亦不灭。

74、学佛修行心要:即对一切善恶丑美都不要去思量分别执着,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无量。

75学佛之人若执着“空,”容易犯下不立文字,不出言语之过。

76宇宙万物万相,无非阴阳两类,阴阳事物共有共亡,互为因果,不要偏执阴或偏执阳,应当阴阳兼顾平等对待是为中道义,尤其是对佛法中的“性体”与“相用”之论,应持“中道”义去修正自己的心行。

77众生佛性譬如种子,佛法犹如时雨,种子若遇时雨滋润,则易生发。

78清净法性身常在化身中,净性能使化身来行正道,借化身来修行可以返回到法身自性。

 

201406261637

[←]西方三圣接引图 [→]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福报无量
版权所有:朱礼军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1086259